解析:说说中国时装产业发展的断层

时间:2013年01月30日来源:慧聪服装网作者:李晓丹

在中国近现代化历程中,很多领域受到外来侵略和战争的影响,出现了断层。其实断层的何止近现代的中国,西方女装发展也曾一度出现断层。

    在中国近现代化历程中,很多领域受到外来侵略和战争的影响,出现了断层。从民国时期开始,传统工艺受到舶来品的冲击,随着腐朽的封建主义一起土崩瓦解,这不仅仅和政治运动和文化运动有关,更深层次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类走向机械化,特别是数字化的时代,女性的解放,还有谁肯付出几万个小时去缝制一件女红嫁衣。服装从形制到工艺彻头彻尾的走向“世界化”大致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吧。

    其实断层的何止近现代的中国,西方女装发展也曾一度出现断层。处于非社会性生产地位女子,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处于被支配地位,而服装这种附属品无论拥有怎样的特质,还是无法改变被支配的地位。从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西方女装的紧身胸衣和中国女性的缠足一样,成为一种刑具极为残酷的延续了近四百年。而拖地的长裙和不方便的尖鞋头更使得女性失去了参与社会正常劳动的能力。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需生产和支援后方,女性开始进入社会生产领域。挡眼的长刘海,拖地的长裙,华丽的阳伞和高耸的帽子无法适应社会需要。女性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自觉地从自己的亲戚和丈夫那里寻找变装的“救兵”——短发、军服、吸烟装,而那时的“缓兵之计”带来了战后设计风潮,放松了曲线的香奈儿,用珍珠项链搭配直身黑礼服,迪奥则选择用“新面孔”来重新恢复女性的优雅,无论什么理念,女装近代化大步流星地阔步前进。

    处于民国时期的中国民众,对旧社会失去信心,接受了新思维,尚无法辨明该何去何从,没有新派,只能借来。一切外来的都带着侵略,也带着“洋味儿”生活方式。租界的洋房、汽车、铁轨,洋房里面的照明灯、电话、厨具,舞厅里的洋酒、香烟,奢华的裘皮大衣,黑白肃穆的西装,怀表等舶来品伴随着百货商场驻扎在上海。从洋务运动开始陆续的留洋学习的“先生小姐”们处处洋气,买雨衣、胶鞋是多么难得的事情。随着消费观念、审美观念、设计观念、时尚观念的传入,生活在一些被迫“开放”城市中的太太小姐们,审视延续了千年的服装形制——扁平“二维”的上衣下裳,开始走上街头的裁缝店追求“新派”来。

    中西方服装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深深浅浅的断层,而回顾起来,意味深长的是西方断层之后是时装界辉煌的“新世纪”,在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循环往复间一次次的将人本主义发挥到极致,利用本民族的特色大胆突破,服装设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很多当时的品牌成为如今的“百年老店”,而且当代最富盛名的设计师还在一年两季在四大时装周上发布他们的“新品”。中国服装设计思维体系已经走上独立,借鉴与传承并行不悖,中国国际服装周上不断产生新力量,包括模特和时装表演策划团队也逐渐走上国际化,而在自媒体时代,推动新时代中国服装产业开辟途径的会是哪股力量,也许从断层说起会有新的启发。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