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产业透视 > 正文

服装业:国产快时尚学习“前任攻略”谋转型

时间:2014年02月12日来源:证券时报作者:

作为服装行业中逆势增长的热门品类,国际快时尚巨头纷纷超额扩张,2013年在中国开店近千家。国内快时尚的“学徒”们在商业模式等方面也不断向ZARA、H&M等快时尚靠拢,并逐步下沉至三四线市场。

  国外巨头抢滩

  据联商网数据显示,2013年优衣库、ZARA、H&M(欧洲最大的服饰零售商)等12大国际知名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达998家。近日H&M财务报表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新开门店数达62家,再次刷新了开店速度。

  面对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加速扩张,国内以美特服饰(002269)、森马服饰(002563)为代表的服装品牌正学习国际快时尚的模式,逐步提升供应链速度、加快“大店模式”转型。森马服饰董秘郑洪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际品牌主要布局在一二线城市,并不担心他们的冲击,而国内几大快时尚品牌主力在二三线城市,并将进一步下沉。

  以高周转、大面积店铺著称的国际快时尚品牌近几年加快进入中国市场,但其模式主要移植欧美的店铺形式,因此目前主要店铺集中于一二线城市。

  相对于欧美的标准化市场,国内三四线市场时尚度低,差异化明显。郑洪伟认为,相对而言国内品牌在渠道部局和商品定位方面更有优势,亦是国内品牌的努力方向,但几大国际品牌确实有不少值得学习之处。

  学习中的转型

  学习ZARA模式的美邦服饰曾推出ME&CITY高端品牌,并主导大店模式。但随着部分旗舰店的关门,这一模式发展并不乐观。鞋服行业评论员马岗认为,美邦服饰平均店铺面积100多平方米,大店模式需要更为专业的商品企划团队,保持店铺的平效是国内品牌的一大难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快时尚品牌仍处于学习的过程中,供应链效率低、产品开发能力弱是普遍现象。美邦服饰的失误主要在于ME&CITY品牌辨识度不高,美邦自身品牌发展大店模式将更有效果。

  据了解,美邦服饰正加速转型,目前在全国已完成6家体验店的升级改造,并继续其他店面的升级。

  美邦服饰的一位内部人士介绍,美邦供应链在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响应方面逐步提升,公司当季补货量比重已提升至三成,并进一步提升直营店比例,但由于转型措施在业绩上的体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2013年业绩并不理想,随着转型步伐加快,2014年有望实现好转。

  据悉,森马服饰2014年也将店铺升级作为其转型重点。上述行业分析师表示,大店模式有助于品牌形象的提升,并倒逼上游更低价更快速供货。森马目前平均店铺面积为200平方米,对此郑洪伟说,扩大面积是大趋势,这与产品风格线的扩展有关。国际快时尚品牌丰富的产品线充分满足了顾客需求,对于饱受库存之累的国内品牌来说,款多量少的模式不失为好的选择。

  此外,森马服饰也正在加快供应链改造,目前森马时尚款的周转周期为两至三个月,基本款则为五至六个月,相对于ZARA平均一个月的周转期,森马快时尚的速度并不够快。郑洪伟认为,目前时尚款亦可以做到ZARA的速度,但高周转成本很高,这一成本脱离了森马的目标人群,森马快时尚转型的同时亦需考虑价位及市场。

标签:快时尚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