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杯”的衣裳 好看不好赚

时间:2006/6/23来源:中国经营报作者:未知

  对于浙江的服装加工企业来讲,“世界杯”早在去年8月就打响了。因为从那时起,他们已经开始为“世界杯”球迷服订单而激战了。

  当涌进德国的全世界球迷穿着中国制造的服装在赛场上狂欢的时候,生产这些服装的中国工厂却很难高兴起来:相比以往,由于配额限制和成本上升,“世界杯”服装的订单几乎带不来多少利润,而且,就是这样的订单也正在向东南亚国家分流。

  “世界杯”订单几乎是中国纺织品现状的一个缩影。

  “世界杯”油水越来越少

  4月初,在浙江诸暨市外贸公司服装工人做完最后一批“世界杯”球迷运动服的时候,业务经理程其福不禁长舒一口气。整整8个月的加班工作,12万件球迷服以及护腕、足球袜、呐喊旗等总额近百万元的“世界杯”产品,从浙江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

  向程其福订货的是德国梵迪亚公司,也是本届世界杯的特约赞助商,这家原本做家纺生意的企业已经与诸暨市外贸公司合作4年之久。但是,梵迪亚并没有让诸暨市外贸公司很痛快地拿到全部订单。

  “我们最初只是加工12万件球迷服,每一件球迷服都有编码,上面贴有世界杯组委会标志的防伪商标。此外,世界杯组委会对产品质量要求十分苛刻,产品必须通过绿色生态纺织认证,还要通过PH值检测。”

  第一批产品完工后,12万套球迷服在德国一个月内便销售一空。“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接到第二笔订单。”程说。

  尽管诸暨市外贸公司头顶“世界杯”的头衔,感到十分荣耀,但“实际订单的利润非常低,尤其是第二批订单,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企业基本没有赚到钱”。程其福颇显无奈。

  接到大笔“世界杯”订单,但没有赚到多少钱的还有宁波狮丹努集团。“我们为阿迪达斯加工了100万件德国队球迷服。由于确定订单的时间很晚,4个月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加班。但是利润比那些普通的订单还要低,基本处于保平不亏的阶段。”

  “世界杯”商机的分流

  虽然服装企业的“世界杯”没有多少“油水”可言,但是大批的中国企业依旧趋之若鹜。

  诸暨市外贸公司业务经理程其福透露:“最初,梵迪亚并没有马上确定订单,因为出现了三四家企业同时竞标。几轮淘汰后,我们靠最低的报价才赢得了这笔订单。”

  即便如此,诸暨市外贸公司还是丢了一笔“世界杯”T恤的订单,但程其福并不感到惋惜:“T恤的生产利润更低,T恤出口还要购买配额,因此没有谈成。”

  事实上,一家与诸暨市外贸公司“同台竞技”的缅甸服装加工厂很轻易地拿到了这批大额“世界杯”T恤订单。与中国企业相比,这家缅甸服装厂在原料成本上并不占有优势(他们在中国购买T恤的原料),但是在人力成本和配额问题上,缅甸企业却远比中国同行有优势。

  由于2005年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实行低端产品反倾销政策,中国政府不得不启用配额制,限制部分纺织品出口。出口企业必须通过竞标购买的方式获得配额。

  “这无疑加大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成本,尤其是世界杯这样的体育盛事,一般只会把球迷服这种附加值低的产品放到中国来做。”浙江服装企业老板楼明良对于“世界杯”这样订单大、获利少的生意感觉索然无味,“东南亚的服装企业开始参与到低端产品的竞争中来,这让世界杯的生意更不好做了。”

  不是一项长久生意

  2002年接到韩日“世界杯”35000条领带订单的百事吉公司,对2006年“世界杯”的领带加工订单已没有多少兴趣。“2002年世界杯订单的时间紧、利润低,因此今年公司并没有再瞄世界杯。”其内部人士这样宣称,“企业生产线已经排上了其他产品。”

  之所以企业投标“世界杯”服装加工订单,几乎所有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达了一种想法,“这是给企业打知名度的好机会,但在配额制和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这不是一项长久的生意。”

  实际上由于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成本上升,沃尔玛、阿迪达斯等采购企业开始把采购大单抛向东南亚,美国进口商协会还公开表示,愿意增加印度纺织品订单。印度一些大型纺织品公司接到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08年。此外,越南、缅甸也靠大量吞噬了中国订单,快速地增加了纺织品的出口。

  这种趋势似乎已经不可逆转。在中国纺织业连续多年以高于20%速度发展之后,2006年纺织工业协会把发展预测降到了15%,协会高层并不否认国际订单被分流的局面,“这是正常的竞争,今后中国企业的出路就是提高附加值。”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说。而这意味着,我们会离低附加值的世界杯服装越来越远。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