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业产业升级跨不过“环保门”

时间:2006/7/27来源:中国企业报作者:未知

  对于占全国纺织行业废水排放量80%的印染行业,将竭力提高印染产品质量、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并加大生物技术和生态纺织品的研发和生产

  “到2010年,单位产值纤维电量比2005年降低10%,单位纤维耗水量比2005年降低20%,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这是在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列出的1 1 个主要指标中的3个约束性指标。《纲要》对节能、降耗和环保指标提出了约束性目标要求,而对其产值、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仅仅做了预测。值得关注的是,这3个约束性指标也同样地出现在此后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要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过环保这道高门槛;另一方面,“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要完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必须依靠环保来拉动和提升。

  纺织行业非改不可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纺织行业可以说是受到了不小的震动。国家发改委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和《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而业内人士对国家如此下大力气来调整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加大行业环保治理力度的理解是, “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棉花、化纤原料缺口不断加大,纺织用水量已居制造业前列,而水的重复利用率却远远落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十一五’纺织清洁生产、废水治理任务极为繁重。”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副司长侯世国在不久前的国家经济运行情况通气会上,把纺织行业的污染整治工作浓墨重彩地提到了前台。

  尽管如此,经过一系列环保风暴洗礼的纺织行业依旧沉疴重重。纺织印染企业点多面广,布局分散。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少数规模小、竞争力弱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水处理设施,偷排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设施老化,排水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有的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污水量大幅增加,污水处理 设施没有配套跟进,废水不能得到有效处理。环保法制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中对违法企业的处罚措施力度小,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状况依然存在,环保执法手段对违法企业起不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纺织企业任重道远

  按照《通知》的要求,推进纺织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10年,单位产值纤维使用量下降20%,吨纤维耗水下降20 %。纺织行业如何完成这既定的约束性指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程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纺织行业的环境保护情况看,完成 3个约束性指标比较困难。与此同时,国家在这方面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核定机制。

  程皓分析说,纺织行业的难处在于,不仅要解决污染物排放问题,还要解决生产水来源问题。据了解,纺织行业的生产水指标要比自来水严格得多。

  而纺织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落后也是耗水量高居不下的原因。现在我国印染企业的单位产品耗水量一般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据程皓介绍,目前国家正在研究纺织行业的节能、节水示范项目。按照《纲要》规划目标的要求,在“ 十一五”期间,将指标分行业分解在棉纺织、化纤、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7个行业,通过装备改进、节能技术提升、 “ 三废”治理等措施,实现节能、降耗、环保3个约束性指标的要求。

  对于占全国纺织行业废水排放量80%的印染行业,将竭力提高印染产品质量、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保护,并加大生物技术和生态纺织品的研发和生产。到“十一五”期末,先进设备比重要达到40%,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比2005年降低22%,万元产值能耗电比2005年降低 10%—15%。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环保部门也将继续将纺织印染行业作为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的重点,严肃查处一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违法案件,公开处理,以儆效尤。同时重点督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纺织印染企业集中的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督促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