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装业的风标 中国男装要赢得市场话语权
时间:2007/4/3来源:中国纺织报作者:未知
3 月19日,由中国服饰报社主办、一场深度关注中国男装市场发展的“莱克斯顿中国男装市场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男装品牌的行业巨头、国际知名业界专家学者、国际知名男装CEO、著名品牌首席知识管理官、国际男装品牌设计总监、高等院校学者和活跃在市场一线的服装经销商们,围绕中国男装市场竞争出现的种种现象,进行探讨、解码、评说,席间妙语连珠.
经济日报副总编辑林跃然、中国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出席了论坛,并与专家学者及浙、闽、粤等地著名男装品牌企业家一起,探讨研究了中国男装品牌如何在家门口与国际同行短兵相接的竞争问题。
蒋衡杰说,中国男装品牌的经济实力、企业规模、品牌文化,都是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风标。从男装市场发展入手,来深入研究中国服装市场新的竞争优势、新的竞争格局对自身的挑战,从而迅速调整市场竞争对策,是我国服装业由目前的浮华走向内涵的关键。
本次论坛主要演讲嘉宾、我国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营销5A超限战理论创导者、比蓝国际品牌行销顾问机构总裁李凯洛指出:市场的惨烈竞争表明,中国男装行业价值链呈三角状,利润从上游原料供应和中游加工快速向后端的流通环节集中,整个服装业正陷入渠道终端为王的窘迫。男装品牌市场集中度依然很低,渠道圈定,规模扩张和品牌运作已成为竞争形态。
李凯洛认为,对于中国男装品牌来说,虽经历了20多年的“生长、分化、取代”过程,但还处在品牌“食物链”的下端(低端的品牌生态位),时刻面临着被吞噬的危险。实现了求生存的品牌第一本能后,中国男装品牌求同化、求征服、求扩张的第二本能正在彰显。品牌“物种”的更替变换、升级换代,给品牌的发展带来了“生长”的力量。市场格局面临重新洗牌的前夜,拥有资本、设计和品牌实力的进入者将成为行业中坚。
莱克斯顿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汉清认为,中国男装品牌从原来的批发形态转变到今天品牌特许运营后,渠道商在品牌意识转变上并没和企业品牌同步。要想赢得市场话语权,关键是要提高企业品牌的渠道号召力及品牌价值力量,驱动渠道中间商在公司品牌投入与持有上保持乐观的态度,主动地管理渠道商及把渠道商由原来品牌的推动者变成品牌的服务者,透过企业在渠道上更多的投入,助推品牌的发展,来建立强大的终端系统,将是企业突破营销渠道桎梏的重要方略。
长年为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著名男装品牌贴牌加工,独揽日本高档西服加工总量40%订单的美尔雅集团董事长杨闻孙认为,国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都被引进到了我们的企业,许多国际一流的设计机构,都在为中国的服装品牌设计创新,一些国际优秀的管理人员也在中国的服装企业服务。中国优秀的服装企业,正在成为一些国际品牌依赖的加工基地。但与国际同行角逐,我们缺乏国际品牌服装拥有的高科技面料,我们缺乏国际品牌服装不断推陈出新的设计理念,而国际品牌通过产品品质、品牌时尚形象、品牌营销理念和品牌文化内涵所表现出来的美誉度,也是我们自叹不如的。
与会者呼吁,中国服装品牌要学会运用工业化的思想,完美地改善各个环节的效率,从沉醉的品牌“抽象而神奇”的附加值和号召力中清醒过来,关注一下产品、效率、规模、价值链、成本控制本身,关注一下消费者对时尚化落地、多样性、个性表现、品牌忠诚度等旺盛的需求,唤醒消费者需求对市场供给的决定权,促进 “无时尚”的中国服装行业深刻变革,让市场上出现更多国际化的中国男装品牌。
- 国际设计师品牌蜂拥入杭 个性化是最大优势2007.04.03
- “亚洲风”席卷而来 大牌纷纷加入亚洲元素2007.04.03
-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地方盛会 今年将别样精彩2007.04.03
- 第四届中国青年服装时尚周公开征集主体活动2007.04.03
- 中国服装挥别“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2007.04.03
- 中国服装产业集体面对“品牌”带来的压力2007.04.03
- 假冒“梦特娇”服装被暂扣 惠阳工商立案调查2007.04.03
- 天价童装市场越来越大 欲掀儿童贵族高消费潮流2007.04.03
- 打起幌子误导消费者 “品牌专卖店”里不专卖2007.04.03
- 动漫引领流行 服装销量一年涨10倍 前景可观2007.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