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我国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11%。本已利润微薄的河北省服装业,在汇率变动、贸易摩擦、成本增加等的重重压力下,再次面临生死抉择。 期待 “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影响着河北省服装行业的利润,尤其是几十个人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可能会陷入无利可图或者赔钱的境地,最终被淘汰出局。”河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连红说。 目前河北省入统的服装企业有400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河北省服装生产总量为15亿件,位居全国第8位,出口创汇达23.52亿元,在全省各行业中居于首位。 但是,河北省服装产业大而不强,服装企业80%以上是以贴牌加工出口为主,大部分企业加工着雷同的服装,产生的后果是:放单者不停地游走于企业之间,以寻求低价位的接单者,企业为了争取订单,则竞相压价,自相残杀。 因此,由大转强,已经成为河北省服装业人士的共同期待。 压力 不仅如此,目前服装行业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压力。贸易摩擦加剧,除美欧已设限并用特保、反倾销等措施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外,巴西、土耳其、南非也密切监控我纺织品对其出口动向,将随时采取措施。棉花、石油、煤炭价格大幅上扬,劳动力成本增加,土地成本上涨等,增加了服装出口成本,削弱了服装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纺织服装行业的迅速发展,也给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造成很大影响。这些国家一条裤子的加工费比我省要低0.5美元。 出路 “退税率的下调,将加速服装行业的整合提升。”刘连红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服装产业健康良性发展的根本出路。目前国际上部分中高档产品的采购商,也在积极寻求把订单放在有专业特色的生产厂家。河北省服装企业98%属于民营企业,“跟风”观念浓厚。提升管理者素质、加强企业创新能力,从规模效益迅速转向质量效益是服装行业发展不能绕过的台阶。 加强产业链整合,走分工协作的企业集群之路是服装产业增强竞争力的有利武器。目前我省的服装行业已经建造起7个服装产业集群基地:容城服装、辛集皮革、宁晋牛仔装、安新羽绒制品、清河羊绒服饰、磁县童装和卓达服装产业园,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产业链企业间仍然缺乏沟通与配合。省服装协会对部分企业的调查显示,我省服装企业80%以上的面料、90%以上的辅料来自省外或国外。容城和宁晋虽然都成立了服装集团公司及联合机构,但是上、下家并没有形成有效对接,企业仍处于单打独斗状态。 “积极‘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办厂,是服装企业规避贸易摩擦、降低生产成本的一个有效方法。”刘连红说,今年2月14日,《河北省支持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已经出台,“生产走出去”、“品牌走出去”将是今年及今后的热点,河北省企业明显加强了海外市场拓展攻势,将有一批服装企业在国外建立品牌专卖销售店。 “虽然压力不断增多,但在环渤海经济圈崛起的大潮中,河北省服装产业仍然有土地、人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刘连红介绍,随着资源的有效整合,中国男装名城、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童装名城等产业集群基地为河北省服装产业的发展积蓄了后发优势。 经过重新“洗牌”的河北服装业,将迎来新的春天。 |
诸多因素挑战 河北服装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时间:2007/7/10来源:河北日报作者:未知
- ITAT集团浙江服装品牌浙江采集中心落户金华2007.07.10
- 提高产品附加值 纺织服装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2007.07.10
- 香港时尚业出现了一个鲜明的倾向——北上2007.07.10
- 针织服装成为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区的领军产业2007.07.10
- 服装品牌经营之道:以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2007.07.10
- 外贸服装企业在服装品牌出口中赢取优势之策略2007.07.10
- 九堡杭州四季青服装大市场引爆招商登记热潮2007.07.10
- 乌鲁木齐上演2007年丝绸之路中亚风情时装秀2007.07.10
- 平价时装巨头H&M与ZARA上海“门对门”斗促销2007.07.09
- 香港时装设计师助内地服装企业进军海外市场200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