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女装发展:地位一枝独秀 问题不得不说

时间:2007/8/9来源:中国制衣作者:未知

  发展迅速 日臻成熟

  无论是从销量还是发展程度,中国女装在整个服装产业中的“老大”地位毋庸置疑,女装往往也是各国服装通往世界的突破口。女装产业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时尚度与服装产业成熟度的最显著标志。

  近年来我国女装业发展很快。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显示,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2003年至2005年女装销售同比增速分别为9.6%、 19%和20.4%,2006年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比2001年增长了322.26%,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18.69%。女装在各类服装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递增,由2001年的23.09%增长到2006年的28.91%,占有了接近1/3的市场份额。

  在对品牌销售情况的统计中,女装销售前三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和占前十位品牌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说明领先品牌发挥稳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稳中有升。艾格定位于青春时尚少女,服装款式丰富,更新速度快,价格适中,在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中连续五年占据女装市场的榜首位置。

  由于我国的地域性辽阔、风俗各异,再加上女装消费者的多样化、多层次以及消费随意性,决定了女装产品的多变性、周期短的特征,同时也成就了国内女装品牌强烈的区域色彩,如汉派、杭派、海派、粤派等。在女装产品中,内衣(主要指文胸)生产的集中度较高,且有一批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时装方面,深圳、杭州、虎门的女装也已蔚为大观并各有特色,在我国女装整体区域特征突出的大环境下,例外、白领、哥弟等一些无区域品牌女装也在茁壮成长。

  从国际市场看,我国女装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多年来女装出口总量一直呈增长势头。2005年女装类产品出口达227.8亿美元,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了13.2%。

  业内人士在分析女装发展特点时普遍认为,我国女装业整体发展形势较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女装业正在品牌经营的道路上向产业升级的方向发展,女装生产经营企业日臻成熟,其表现为:女装经营者品牌经营的理念越来越强,企业生产经营的综合水平在不断提高,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不断涌现。多年来我国女装业已先后涌现出许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和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女装生产企业。在中国服装协会公布的行业百强企业中,每年均有十几家女装企业名列其中。

  此外,近年来女装产品销售的周期也在逐渐缩短,市场反应速度越来越快。不断加强女装生产经营的个性化服务正逐渐成为品牌销售的常见手段。从消费需求来看,品牌消费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导向。

  值得关注的六大瓶颈

  我国女装业产量、内销、出口多年保持高速增长,这成绩有目共睹。不过,其发展方式也正受到越来越深刻的质疑:市场占有总量的扩大,是用利润空间的压缩取得的;在女装市场日益繁荣的同时,一些企业却出现亏损或濒临亏损,有的亏损甚至达到20%以上……这种现象值得行业引起高度警觉,并引发我们对女装业一些突出矛盾的关注。

  第一,女装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优势品牌,基本能满足我国女性消费者的衣着需求。但市场发展不均衡,产品的定位向一边倾斜,只有少女装的品牌众多,且相对具有个性。2006年女装市场占据前十位的品牌主要以针对年轻女性为主,其颜色、款式和尺寸均不符合中老年女性。中老年女装发展缓慢,且缺乏个性。

  第二,我国女装业产量不低,品种、花色、款式也很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可以承接国际上任何名牌女装的加工制作,可是,目前国内女装高端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占领,在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中,大多数服装商品都是国产品牌占据主要地位,但女装则是外资及合资品牌占据市场的份额较高。能走出“国门”的品牌极少。

  第三,女装生产的集中度一直较男装产品低,且品牌稳定性较差、生命周期较短。2006年,女装市场中品牌优势较之往年有所显现,消费者的选择逐渐向优势品牌靠拢,但集中度同其它服装类产品还有差距,女装前十位品牌的市场集中度仅为17.41%,市场中也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较大规模和影响的品牌。

  第四,女装要求设计新颖、技术含量高、实效性强,但部分企业工艺技术及设备还较落后;面辅料的配套跟不上服装业发展,生产高档产品的面料还较多依赖进口;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设计理念与品牌文化层面上还有差距,设计力量还相对薄弱。

  第五,企业间的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的质量仍不稳定。面、辅料设计生产环节不配套、企业发展不平衡,一些企业的工艺技术及设备还相对落后的问题在很多企业依然存在。

  第六,相对于欧洲著名品牌的文化积淀,我国女装品牌在设计先导、品牌文化方面差距很大,尤其需要加强文化氛围和时尚理念的建设。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