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10月,莆田市出口鞋类2.91亿双、货值12.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5%和20.9%。不过,今年10月份,全市出口鞋类1901.6万双、1亿美元,分别下降21.12%和9.1%,今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据了解,鞋类出口放缓的主要原因有:金融危机使全球购买力下降、需求减少,导致订单减少;莆田鞋企生产的大多是无自主品牌的低附加值产品,在价格上不具备“话语权”,致使鞋类利润缩水,不少鞋企纷纷缩小生产规模以保存实力,部分企业退出出口行列;原材料价格不断下降,导致国外客户难以定价,或取消定单,或推迟下单。
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鞋企: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出口鞋类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鞋类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研发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并努力扩大品牌的国际知名度,提升行业的“话语权”;大力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向俄罗斯、拉美等地区的出口增长,降低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引进专业人才,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压缩生产及贸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