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质量不是承诺出来的

时间:2008/9/23来源:广州日报作者:梅广

  日前,来自伊利、蒙牛、光明等21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负责人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质量安全承诺书,集体对社会承诺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对饮用过检出三聚氰胺奶制品的消费者,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赔偿,并会对消费者由此造成的疾患负责(9月21日新华网)。

  “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无疑是这份承诺书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但在笔者看来,这纯粹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保证食品安全,原本就是生产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义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常识告诉我们,在这些企业里,上至老总的案头,下到车间工人的生产岗位,有关质量安全保障的文件或标语应该是无处不在的,为什么依然没能阻止问题奶粉的出现?这本身就说明,产品质量靠的不是嘴皮子上的功夫,它取决于企业的管理理念及责任意识,要用行动来保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海尔一批冰箱出现外观划痕,当时是卖方市场,海尔却将这批冰箱全部砸毁,并由此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不是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反响。这一砸,海尔损失了一笔唾手可得的可观利润,但却“砸”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大品牌。

  “某企业”的问题浮出水面后,其他相当一部分奶企并没有主动、积极地去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自查自检,而是静观其变,直到国家质检总局专项检测发现更多问题后,一些相关奶企才很被动地站出来认错、道歉。奶企的集体承诺,到底是企业意愿的真实表述,还是一种例行的危机公关、“救火”成分居多?

  承诺过多过滥,只能让人产生信赖疲劳。产品要想得到市场,承诺是靠不住的,关键要靠信誉和质量说话。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