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效应”对中国纺织等行业出口有利
时间:2009/5/30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详细讨论了“土豆效应” 。土豆是一种非常强的低档商品,当经济衰退时,消费者变穷了,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少买肉并多买土豆。危机越严重,“土豆效应”越明显。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由于“土豆效应”的作用,“中国制造”有可能成为多米诺骨牌中那张推不倒的牌。
2009年以来,外需下降、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在威胁并恶化着“中国制造”的生态环境。但我认为,强大的“中国制造”的韧性仍然不可摧毁。中国出口相对于其他高档商品的生产国而言,下降幅度小得多。
前不久,专家赶赴浙江省调研出口企业,并集中在玩具、家具、纺织、服装、制鞋、电子元器件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收集的数据表明:中国出口产品的“土豆效应”比较明显。
首先,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订单可能高于市场预期。列举几个典型的企业代表:
一是一家德国厂商投资的玩具出口企业。其2008年实现收入2.2亿元人民币,2009年企业自身预期收入2.6亿元人民币,预期增长18%。到目前为止,已经拿到了占全年营业收入50%的订单;
二是一家民营家具出口企业。其订单情况基本上与去年同期持平,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的迹象,其国外客户在4月初也增加了部分订单,预计旺季可能在7–8月;
上述现象在浙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中不在少数。经过近20年快速发展,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已经显著提高,在同类产品中性价比高,颇具竞争力。
第二,汇率变动对“土豆效应”影响相对较小,是对企业进行实际调研中的另一个发现。因为大多数企业已经与客户签订了相关汇率协定,已经将成本相对锁定。但是企业普遍对出口退税率的变动比较敏感。
另外,相关的出口企业正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中东市场有可能成为未来增长的一个亮点。预计,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进一步上调。这对正在形成中的“超级大土豆”将产生良好的促进效应。
实际上,微观的草根调查,与宏观的数据也非常匹配。2009年3月,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较为显著。具体而言,在我国出口重点商品中,3月份我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良好,其中,服装出口同比增长9.9%,家具出口增长1.3%,鞋类出口增长7.7%,箱包出口增长11.7%。环比来看,服装出口增长72.5%,家具增长78.1%,鞋类增长42.6%,箱包增长90.7%。 由此可见,“中国制造”的“土豆效应”正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 危机中需要管理强度2009.05.27
- 信息时报:中国鞋出口出现回暖迹象2009.05.26
-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俄贸易的影响及对策2009.05.25
- 南方网:出口转内销不是接订单这么简单2009.05.25
- 裘皮行业 发展前景分析2009.05.22
- “低价潮”考量中国服装品牌“内需力”2009.05.19
- 国际金融危机下 纺织行业的生存抉择2009.05.19
- 外贸企业患上“退税依赖症”2009.05.18
- 服装品牌与商业渠道问题分析及解决之道2009.05.15
- 家居服有广阔市场空间将达5000亿人民币200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