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理性认识贸易摩擦

时间:2009/5/4来源:《服装界》作者:


    几乎任何进口国都同时存在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两大阵营,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宜过度恐惧

  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协议到期,世贸组织关于我国纺织品特限措施也同时结束。但是,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将使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可能面临新的贸易保护措施。

   发达国家大规模挑起贸易摩擦的可能不大,但风险依然存在   

    2009年发达国家整体陷入衰退,更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积极合作;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已经很大,在市场普遍不景气情况下出口量激增的条件也不具备,发达国家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大规模挑起贸易争端的可能性不大。相反,2009年我国出口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产品数量可能减少,但是市场占有率可能有所提高。在中美纺织品协议2008年底到期前,美国国会已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部分纺织服装产品进行监督,内容包括出口数量、价值、单价和市场份额等数据。   发达国家会频繁利用反补贴、产品质量和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等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制造事端。   

   近年来,发达国家更多地利用反补贴措施、产品质量和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等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制造事端。这些措施随意性强,主要针对内资企业,影响面宽,危害性大。

   2007年4月美国商务部在国内铜版纸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缺乏立法支持的情况下,以银行贷款利率为借口,裁定对中国铜版纸征收反补贴关税,改变了不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补贴的一贯政策。2008年12月19日美国以我国相关贷款政策为借口,向WTO起诉中国进行出口补贴。此外,美国的一些机构声称中国对纺织业的各种补贴有73项之多,并将鼓励企业技术升级和品牌万里行纳入其中。

   发达国家也会利用所谓贸易逆差为借口,迫使人民币升值   

    美国一直利用所谓的贸易逆差为借口,试图迫使人民币升值。2008年尽管美国贸易逆差有所好转,但是货物贸易逆差仍在继续增加。2008年1—11月份美国货物贸易逆差增长1.8%,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占32.8%。2008年尽管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但全年我国贸易顺差仍然高达2954.6 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对美贸易顺差为1708.6亿美元。发达国家一直利用贸易逆差为借口,迫使人民币升值。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6.9%,但对欧元贬值3.6%,对英镑升值4.5%,对港币升值7.0%,对纺织服装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8年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升值6.8%,但对欧元贬值10.4%,对英镑升值46.7%,对纺织服装行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2009年人民币及主要货币间汇率变化对纺织服装企业的不利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可能加剧,发达国家有较强的引导示范作用   

    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之间结构类似、技术水平差异不大,存在较强的竞争性;全球经济减速、贸易收缩使得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发展中国家不仅要争夺发达国家的市场,而且也会进一步保护国内市场。   

    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发展中国家有较强的引导作用。2007年2月墨西哥紧随美国等发达国家以我国财税政策调整为借口向WTO起诉中国进行出口补贴;2008年12月墨西哥则与美国同时以我国相关贷款政策为由向WTO起诉中国进行出口补贴,2009年1月份危地马拉也以相同的理由向WTO起诉中国。

   抓住纺织服装产业战略调整的机会   

   纺织服装产业是1978年以来我国市场化改革最为彻底,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之一,也是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成熟度较高、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2001年我国加入WTO和2005年《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终止推动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但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特别是高档和专业纺织服装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009年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全球贸易收缩、信贷条件恶化给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纺织服装产业的战略调整带来了机遇。目前应利用好纺织产业振兴规划,找准纺织服装产业战略调整的着力点。

   利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今后几年,纺织服装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日益突出;要利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将淘汰落后产能作为产业振兴的前提。   

   纺织服装行业产能过剩将是制约整个产业战略调整的关键,也是产业调整的难点;产能过剩是造成低水平恶性价格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和制约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原因。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一方面要通过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品牌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市场准入门槛和退出标准来清理和淘汰落后产能,为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和有自主营销能力的企业发展腾出空间。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气清理和整顿尾货市场,打击假冒和伪劣产品。

   通过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解决就业压力   

   纺织服装产业调整对全社会就业影响巨大,由于80%的岗位为农民工,对农民工的影响尤为严重。当前政策的着力点应重点放在农民工失业保障制度改革和再就业技能培训方面,决不要单纯为了就业,而包容失去竞争力的落后企业和产能继续存在。包容落后企业既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也加大了政府的救助负担和难度;既不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企业的命运;既有悖于纺织服装产业振兴,还会对国民经济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将研发、设计、营销和品牌建设作为产业振兴的基础   

   产业振兴关键是技术和研发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产品设计、营销、品牌和管理等配套建设。要利用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家最近出台的其他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提升竞争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通过政策性扶持帮助和鼓励那些有自主研发能力、自主品牌和市场的企业,解决信贷紧缩困难,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同时,要利用全球经济调整的机会,通过增值税转型等财税政策,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市场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优势。要特别重视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方面的作用。

   继续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生产和经营   

   重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投资的战略意义。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投资和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是企业成长壮大、提升竞争力的必然结果。   

   服装企业“走出去”投资设厂,不仅可以带动国内纺织、面料等上游产品的出口,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还可以有效回避贸易摩擦。服装企业能够“走出去”是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我国产业比较优势的体现,切忌由于暂时的经济困难和出口下滑,而限制企业“走出去”,或简单地用行政手段强迫企业向中西部投资。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