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回暖态势进一步确立。据国家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月度全国重点出口商品量值表,纺织品出口在2009年11月实现由负转正后,12月正增长势头更加迅猛,服装出口虽然仍未摆脱负增长状态,但降幅明显收窄,并且创下了半年以来单月出口新高。
据中国第一纺织网测算,2009年1~12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1670.24亿美元,同比下降9.8%,降幅比前11个月收窄1.35个百分点。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599.73亿美元,服装出口1070.5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8.4%和11%,环比分别增长11.56%和10.95%。
12月当月,我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167.87亿美元,较上月增加28.28亿美元,环比上升20.26%,同比增长4.48%。其中,纺织品单月出口62.16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增幅比上月扩大近18个百分点;服装及衣着附件单月出口105.71亿美元,同比下降4.75%,降幅比上月收窄近13个百分点。
事实上,从2009年全年的走势来看,我国纺织品出口回暖形势明显好于服装。2009年2月份,纺织品出口陷入全年谷底,单月出口额只有25.6亿美元,但在3月份迅速回升,随后几个月虽然出现小幅波动,但总体呈现回暖趋势,直到11月份首次出现同比正增长。相比之下,我国服装出口回暖的道路更加坎坷,去年全年只有1月份和3月份出现过正增长。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在相同条件下,我国纺织品出口逐渐趋好而服装出口不断反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纺织品和服装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中的位置。作为生产资料性商品,纺织品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因此将在整个行业复苏过程中发挥先导作用。可以预见,随着欧美经济逐渐企稳,国外生产厂商的纺织品需求将稳步复苏,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传导作用,最终必将拉动我国服装出口步入增长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的展开,我国对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将呈加速增长态势,从而部分弥补中国对欧美纺织出口锐减带来的经济损失。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今年,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将对我国大多数纺织品服装实施零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