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用工荒”真的来了吗?

时间:2010/2/26来源:重庆日报作者:

  核心提示

   变化,是如此之迅速。去年春节,大量农民工从东部沿海返乡,安置农民工、开拓新的就业岗位成了各地政府的头等大事。今年春节,大规模“民工荒”却惊现东部沿海,甚至在我市部分地区蔓延。

  “用工荒”真的来了吗?“用工荒”还会持续多久?“用工荒”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本报特派出数路记者前往东部沿海、本市农村的劳务输出基地、有关劳务输出部门,全面调查,力求给出一个客观真实的答案。

  跟农民工一起南下

  大老板顶烈日站马路拉工人

  广州海珠区300纺织企业路边摆摊招聘

  狭窄的人行道上,挤满了手拿招工牌的人,伸长脖子,仔细打量着路过的每个人。你若上前询问,立时有一圈人将你围住,争先恐后自荐……

  昨日下午,在广州海珠区大唐镇聚德路上演的这一幕,与重庆南纪门劳动力市场前的求职场景如出一辙。只不过,角色对调了,300多家急于招人开工的服装企业,从高不可攀的强势平台上走下来,成为被选择的一方。

  “招聘路”上也要抢位置

  聚德路通往工业园的一段,不长,平常走路最多5分钟。但由于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处于几大纺织工业园的中央,从而成为当地闻名的“招聘路”。

  炎炎烈日下,马路两侧挤满了用工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都有两家以上企业在招人。只见他们手举各式自制的招工牌,一边吆喝一边向路人发放宣传单。招工牌和宣传单上,写着工种、人数以及待遇等情况。

  “没办法,过去那种在企业里坐等民工上门的方式行不通了。”大唐拉丝公司老板娘陈红打着一把伞,满脸通红地感叹。“眼看厂里马上要开工了,还差4个四线工。再没工人,生产单子就要跑掉了!”她站马路站了两天,总共招到两个工人,“明后天早点来占位,应该还能招到人。”

  据称,眼下“招聘路”非常抢手,早上8点以后来招人的企业主只有站偏角的份。

  工资普涨200元以上

  为了吸引更多技术工人,这些企业主可是使出浑身解数。

  首先是增加薪酬方式。“四线工,保底1800元”,“平车工,包吃包住2200元”……不少企业表示,节后基本把普工的工资加到1400元,比去年多了200元。而车位工等技术工种,还要高些。

  简化招聘程序也成为亮点之一。马路上,绝大多数企业还带来了花花绿绿的衣服制成品,“这样更直观,看看样品,工人们能直观判定自己适不适合厂方需要,以及满不满意劳动报酬。”洋洋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手臂上搭了两件T恤,反复向工人介绍面料质量有多好,“你们做我们的衣服,肯定又快又省力。”

  此外,企业主也在人性化上做文章:提供专车接送农民工到企业看工作环境,有的甚至把自个的豪华轿车开来;在福利上提出“子女可以就近入托儿所就读”、“提供大量夫妻房”等,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农民工多在慢慢挑

  一面是企业心急火燎想补充新鲜血液,另一面,农民工却是气定神闲慢慢挑。众多技工中,38岁的合川利泽人杜洪一脸轻松。她告诉记者,现在找工作不能急,眼睛要放亮,既要看好薪酬,也要看工作时间。“现在有很多待遇好的工作,我会找到满意的工作的。”

  来自南充的万敏泽是“骑驴找马”型。她在广州“一步仪布”厂公司当杂工,虽然没有一技之长,但做熟练了也有1200元的收入。她希望有1500元以上的工作。“现在这么多企业在招工,肯定能找得到,继续挑挑看,最好是食宿都包的。”

  招聘现场

  火爆!五个岗位抢一个人

  昨日,大渡口区在步行街举办虎年首场劳动力招聘会,共有56家企业入场招聘,提供岗位数1.1万个,然而,进场找工作的只有2000多人,相当于5个岗位抢1个人。

  企业:现场加薪抢人才

  在现场,招聘企业卖力吆喝,就为了找到一名工人。

  记者走了一圈发现,许多企业贴出来的招聘信息都加上了“急聘、急招、急需”等字样。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摩配等企业的招聘人数都突破100名,最多的达到300名。

  “你要找工作吗?来我们这里看看。”在招聘会最热闹的位置,一位制造企业的招聘人员主动向每个过往的农民工发名片。他说,现在用工市场是“粥多僧少”,他们的招聘压力非常大,“非常时期要用非常手段,我们不能等着求职者上门,要主动出击。”

  大渡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进场企业开出的工资普遍提高了20%左右,有的甚至现场加薪抢人才。

  农民工:慢慢挑选不着急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碰到从江津来大渡口找发展机会的39岁农民工王开诚。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游走于各个招聘摊位,最终在一家知名制造企业招聘台前停下脚步。“你们厂的钳工待遇如何?”招聘人员见王开诚一脸自信,马上热情以待:“你有钳工技能?”“我干钳工8年了,有几个上岗证。”

  对方眼前一亮:“基本工资2000元,干得好还有奖金。”“少了,我去年在浙江的基本工资是2500元。”“我们厂给员工的福利很好,有宿舍、健身房、娱乐室,工资方面还可以商量。”

  王开诚记下了招聘人员的手机,表示还要再看看,摆摆手离开。

  “现在我们才是卖方市场,慢慢选不着急。”他得意地对记者说。

  专家观点

  短期缺人不足以称“用工荒”

  近日,沿海地区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受到了各方面关注,“用工荒”言论四起。“用工荒”真的来了吗?对于目前的情况,又有哪些应对措施?昨日,本报采访了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

  重庆日报:“用工荒”真的来了吗?

  李勇: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用工荒”。如果目前的人力资源短缺,只是一个短期现象,那么就不足以被称作“用工荒”。

  “用工荒”是否真的来了,应该基于以下几点来判断:首先,国内和海外的市场需求,同比有没有明显增加;其次,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型的转变程度怎样,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否增大了;另外,当地对外来打工者的社会服务体系有没有完善,比如保险、福利、农民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能不能很好地解决。

  如果这几方面都符合标准,而企业还是招不到人,那就可以说是真的“用工荒”了。

  重庆日报:以上这几个方面标准都达到了吗?

  李勇:都没有达到,因此,这次人力资源短缺,不是由真正的需求引发的,而更像是一种结构性的短缺。

  由于春节刚过,很多打工者尚未离家,加上国内外一些季节性订单的影响,目前人力资源市场并不是处于“日常”的运行状态,不能作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期的参照。

  重庆日报:这种结构性的短缺,是否跟长期以来打工者的待遇不足有关?

  李勇:有直接关系,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在初次分配上,尚未实现效率与公平的良好统一。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比如民工的户籍不能落实,城市居住成本太高等等。

  重庆日报: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李勇:要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的稳定,让农民工安心留在城市里工作,根本上还是要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

  作为统筹城乡实验区,重庆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一个可行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是:通过地票交易,使城市获得新的用地指标,建成新的工业园区后,招收大量农民工,并在工业园区内建保障性住房。

  这样既解决了农民工的生计问题,又将农民工住宅转变为了城市产权。农民真正成了城里人后,福利、保障以及子女教育问题,才能得到更好地解决。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