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贸易发展势头强劲。1月份双边贸易额为21.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6%。
●泰华农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泰国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4.4%,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泰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印尼市场并未出现中国鞋大举进口的局面,相反,印尼制鞋业连续获得巨额外国投资。
本报北京3月29日电 综合本报驻越南记者刘刚、驻泰国记者孙广勇和驻印度尼西亚记者孙天仁报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今年1月1日如期建成。近3个月来,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更加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不仅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极大实惠。近日,刚刚结束访华的东盟秘书长素林在雅加达东盟秘书处发布的一份新闻公告中再次强调,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双方都有利。素林说:“中国发展了,东盟也能随之发展;而东盟繁荣了,中国也能从中受益。”
发展势头强劲
2010年,越中双边贸易额预计将实现250亿美元的目标,比2009年增长20%
今年以来,中越贸易发展势头强劲。越南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1月份双边贸易额为21.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6%。2010年,越中双边贸易额预计将实现250亿美元的目标,比2009年增长20%。此外,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也更为频繁。今年头两个月,中国赴越观光人数达13.75万人次,较2009年同期增加九成多。
中国驻越南使馆商务参赞胡锁锦说,目前,有近2000家中资企业在越南从事投资贸易、工程承包等各项业务。越南企业也比以往更加关心中国市场,到中国寻觅商机、购买设备和生产原料的越南企业明显增多,这些都是实现今年中越经贸目标的有利条件。
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越南同中国接壤的谅山、广宁、老街等省积极发展运输、仓储、银行等边贸配套服务。越南的芒街市还同中国广西的东兴市签署了成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框架协议。按照初期规划,横跨中越两国的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在芒街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在东兴占地面积约5.8平方公里。中越边境地区加快规划和完善服务,将进一步促进中越两国经贸发展。
越南工贸部副部长阮锦秀对本报记者说,在全球及地区经济尚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如期并充分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相关承诺,体现了有关各方携手促进自贸区发展、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坚定决心与信心。作为2010年东盟轮值主席国,越南将努力促进东盟成员国同中国等伙伴国的合作关系。
受惠领域众多
在自贸区建成后的第一阶段中,泰国农业、渔业、木材业、树胶业、电器和电子业等可直接受惠
泰国著名智库泰华农民研究中心最近发表报告说,中国—东盟自贸协议给泰国产品带来巨大商机。报告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泰国对中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84.4%,使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泰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目前,泰国对中国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从去年的9.6%增加到11.5%,其中电子产品、橡胶及橡胶制品和木薯制品的出口增速尤为明显。预计今年上半年,泰国对中国出口增幅可达40%。泰华农民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泰国对中国的出口不仅将从中国—东盟自贸协议框架内的正常产品清单实现零关税中受惠,还将受益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增长。泰国工业联合会也表示,在东盟—中国自贸区建成后的第一阶段中,能够直接受惠的泰国经济领域包括农业、渔业、木材业、树胶业、电器和电子业等。
曼谷一直是东南亚地区中国商品的集散地,无论在一般的集市还是在百货商场,都能买到中国商品。曼谷的三聘街和铁桥等地都是很大的中国商品批发市场。三聘街市场摊主甘雅告诉记者,他每个季度都要到中国广东进货,现在关税降低了,商品价格也降下来了。今年春节期间,他的收入是去年的两倍,商品的成本下降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泰国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达叻泰市场,记者看到来自中国的水果种类更加齐全,销售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水果经销商塔威对记者说,如今,中国产的雪梨、苹果、红枣、樱桃等水果源源不断地销往泰国各地,泰国人再也不用自己从中国带回成箱水果了。塔威还每个月向中国天津出口1吨榴莲和山竹等泰国水果,收入十分可观。
机遇显而易见
印尼独立经济学家认为,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协议对中国和印尼都有好处,能够实现双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今年1月1日生效,印尼一些企业曾担心这将导致大量廉价的中国商品涌入,令印尼就业状况恶化。印尼贸易部长冯慧兰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批评人士应更多注意到,印尼将可基于自贸协定进军庞大的中国市场。她强调说,“机遇是显而易见的”,印尼将继续按计划执行自贸协定。
冯慧兰表示,印尼政府已专设团队,研究如何提高纺织、服装和制鞋等行业的竞争力。
事实上,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印尼市场并未出现中国鞋大举进口的局面,相反,印尼制鞋业连续获得巨额外国投资。
据印尼工业部透露,来自中国、韩国和泰国等地的10家制鞋企业表示要在年内向印尼制鞋业投资1.5亿至2亿美元。新建的鞋厂可吸收大约1万当地居民就业。
另据报道,印尼纺织品研究机构主任勒德玛也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印尼纺织品与成衣市场尽管受到一定压力,但成衣出口量大增,形势非常乐观。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印尼出口的纺织品与成衣商品价值约达17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25%。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成的效果正逐步显现。”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经济商务公参房秋晨告诉本报记者,今年头两个月,中国和印尼双边贸易额达55.3亿美元,同比增长80%,其中中国对印尼出口26亿美元,增长63.3%;进口则达29亿美元,增长98.5%。他指出,中国是印尼第一大非油气产品进口来源地,同时也是第三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伙伴。
印尼阿特玛加亚大学教授、独立经济学家奥古斯蒂努斯也认为,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协议对中国和印尼都有好处,能够实现双赢,印尼某些商品能够从自贸协议中获得非常可观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