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前夕,安徽省质监局组织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进行省级监督抽查。本次抽查的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生产企业涉及安徽、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现将抽查结果通报如下:
基本情况
本次在四市共抽取样品40组,经检验,合格27组,抽样合格率为67.5%,其中有3组产品属标签不合格,本次抽样实物合格率为75%。在省内生产企业抽取的5组样品经检验全部合格。
质量分析
本次检验依据是《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监督抽查实施规范》,检验的主要参数有: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耐洗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酸、碱汗渍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缝纫强力、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产品标签质量等11项。检验结果显示,属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项目经检测全部合格,说明随着质量监督抽查力度的加大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宣贯,这些指标已被较好的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本次抽查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成品的pH值、色牢度、纤维含量、产品标签质量4项。
1、pH值超标。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表面呈微酸性以保证常驻菌的平衡,防止致病菌的侵入。织物上的酸碱度超出皮肤适宜的pH值范围,会破坏皮肤的平衡和抵抗能力,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发皮肤炎症或诱发感染,对人体的汗腺系统以及神经系统都会造成损害。酸碱化作用和充分水洗可使纺织品pH 值控制在人体适宜的范围内。
2、纤维含量实测值与明示值不符。某童装纤维含量标注为全棉,而实测值棉含量仅为17.8%。
3、色牢度不达标。色牢度好与差,直接涉及人体的健康安全。该项指标不达标导致服装遇雨水或外力摩擦时掉色,影响美观又会污染其他服装,并且颜料中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可能会被皮肤吸收,直接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
4、产品标签质量不合格,主要表现在不按国标的要求标注。所标项目不全、纤维成分及含量标注不准确、执行标准不正确、洗涤方法标注不规范,甚至无厂名、厂址等,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时往往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甚至误导了消费者。
对本次抽查中反映出的质量问题,质监部门将积极引导婴幼儿服装生产企业在采购服装面料时,要采购符合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面料,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质量红黑榜
质量较好企业清单
质量较差企业清单
消费贴士
选购儿童及婴幼儿服装时应充分考虑儿童及婴幼儿的生理特点,要体现柔软、透气、舒适、安全和健康,重点关注意以下几点:
1、产品标识要准确。要有商标、中文厂名厂址、服装号型标识、成份标识、洗涤标识的图形符号及说明、产品的合格证、产品执行标准编号、产品质量等级及其它标识。
2、婴幼儿服装的永久性标识应选择柔软的材料制作,并缝制在适当的部位,应注意避免直接与婴幼儿皮肤接触的地方,防止因摩擦而损伤婴幼儿的皮肤。
3、从安全角度考虑,童装最好没有装饰物,以避免擦伤孩子的皮肤。衣物标签要及时剪除,领口帽边最好没有绳带;最好不要选择经特殊处理的服装。不要购买色彩过于鲜艳的婴幼儿服装,以免其中含有可分解芳香胺等有害物质。此外,甲醛易溶于水,新买的婴幼儿服装水洗后再穿能减少其含量,最好放一两周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