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频发惨剧的富士康是世界最大的代工厂,其承接了诸多全球知名品牌的终端生产,是全球3C代工领域最大又成长最快的国际科技集团。然而代工工厂表面和谐背后却暗流涌动,几连跳式的悲剧让人无限悲恸。就此来反思中国的代工鞋企,同样是承接了鞋业品牌的生产,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推动着世界品牌鞋企的经济发展,自身却也拜托不了代工的宿命。国际品牌鞋企把生产制造放到了发展中的中小型鞋企,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把更多的精力物力放在产品设计和推广上,他们获得了利润总额的90%,然而代工鞋企在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却只享有利润的10%。试问这样的代工之路还要走多远?是否也应该着力提升本土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今日的鞋服行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市场也正逐渐开始向品牌集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对于代工鞋企而言,生存空间日趋狭小,几乎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代工鞋企以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为主,依靠价格竞争来谋求生存和发展,是无法实现长远持续发展的,如此变数,意味着代工鞋企洗牌已全面开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纵观鞋市,鞋品之间已经慢慢由产品同质化过渡到品牌同质化的阶段。在这种竞争格局下,代工鞋企只做订单、做贴牌,没有自己的顶级品牌,导致产品档次低,,竞争力差。因此,产品的差异化与创新性,乃至产品的个性化打造对于鞋企而言变得尤其重要。鞋企练好内功,通过精益化生产改良提升创造能力,增强“御寒”能力,在开发和营销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品质上要多用心,逐步增强营销能力、研发创新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等核心竞争能力,以扩大品牌销售和生产力度,通过全面提速品牌发展步伐,进而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另外,新的渠道诞生也将成为代工鞋企迫切变革的方向。随着网络信息的全球普及,鞋企可以凭借便捷、快速的网络平台,接触到海内外的潜在客户,可以有效树立鞋企和品牌的形象,迅速增强国际竞争力,为自己在全球鞋业市场的角逐中谋取有利地位。由此可见,通过网络平台这将会是代工鞋企渠道上的新商机,代工鞋企可以在更多渠道选择上迅速占领更广阔的市场份额。
我们看到了代工巨人富士康阴影下所遭遇的攻击和挑战,恰恰正是中国代工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何去何从的一个巨大缩影。诚然,这也将给我们中国代工鞋企一个警醒,我们的代工企业都需要走上自主品牌之路,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必须有符合市场需求的,能够维护中国战略利益的产品,那么冲出国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