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制造丧失竞争优势?

时间:2011/1/20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作者:


  凭借低成本、低价格生产的品牌,中国制造商已开始主宰全球市场。但随着通胀飙升至两年高位,企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世界工厂”是否正在丧失其竞争优势?

  上周的beyondbrics图表对中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进行了细分,显示出2008年至2010年间这些分项指数的变化。图表展现了中国制造商面临的黯淡景象:在成本继续飙升,转化为更高价格之际,出口增速已开始放缓。

中国制造丧失竞争优势?0.jpg

  月度pmi指数根据markit对400家制造企业的调查结果编制而成,所选企业全面覆盖了中国的地区和行业范畴。指数数值超过50代表制造业处于扩张之中,低于50则表明制造业处于萎缩。

  乍看之下,中国的制造业似乎非常健康。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为肆虐之时不同,多数pmi分项指数(包括指数本身)现在都处于扩张之中。产出和新订单指数增长尤为强劲,两者都逼近60。

  然而,对于企业而言不幸的是,自2008年以来涨幅最大的是投入价格。这个分项指数在两年间惊人地升高了50点,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价格飙升,尤其是金属价格。

  成本上升已促成了价格的上涨:价格分项指数表明,2008年至2010年,商品价格几乎上涨了一倍。

  毫不令人意外的是,制造商正受到不利影响。尽管销售持续攀升,增速却在放缓:自2009年以来,新订单(包括出口订单)和产出均出现了下滑。

  这是中国制造业优势终结的开始吗?

  汇丰银行(hsbc)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stephen king)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指出,相对于其它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很低。他告诉beyondbrics:“这意味着,投入价格的温和上涨不会让中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不具竞争力。”

  简世勋的说法得到了最新贸易数据的支持。尽管pmi新出口订单分项指数出现下滑趋势,但在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的出口继续增长,12月、11月和10月份的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7.9%,34.9%和22.9%。

  另外,简世勋提出,中国商品会继续保持竞争力的不仅是在外国市场。

  “实际薪资涨幅是中国通胀率的两倍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正在增强,从而将提振对国内商品的需求。这是中国经济在平衡的一部分,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资本经济(capital economics)高级中国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对此表示认同。他补充称,长期而言,中国商品的价格不太可能大幅上涨。他告诉beyondbrics:

  “中国的制造业具有高度竞争力和创新性。这意味着,长期而言,成本上升不会造成价格上涨,只会鼓励企业为了保持低价而提高生产率。”

  当然,如果中国的通胀失控,所有这一切可能都会发生变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创新可能不足以令价格保持竞争力,国内实际薪资(进而还有购买力)将受到侵蚀。

  但鉴于年通胀率为5.1%(低于很多新兴市场国家),而且政府不惧采取补救性措施,因此现在就敲响中国制造业的丧钟似乎还为时过早。(a05)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