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支持为电子商务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而对于该行业未来的发展,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还可以继续增大扶持力度,例如国企、外企、民企一视同仁,建立网上特区,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作为服务业中新生力量的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显然将受政策支持。
政策的支持为电子商务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而对于该行业未来的发展,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还可以继续增大扶持力度,例如国企、外企、民企一视同仁,建立网上特区,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
扶持创业
近年来,网络零售在中国快速发展,为消费者购物提供新选择之余,也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平台。
据统计,20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随着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剧增,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日趋明显。开设网店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拉动物流、支付等就业岗位,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扩大就业、增加消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据淘宝网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有182.3万人通过在淘宝网上开店实现了就业,其中一半以上年龄在20-32岁之间,大学生成为其中的主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预测,未来5-10年,我国电子商务还将有5-10倍的成长空间。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网上消费者将从2009年的1.5亿人增长至5亿人,电子商务网上零售交易额将从2009年的2630亿元增长至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将从2009年的2.1%增长至7%。届时,我国将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拥有世界第一的电子商务应用规模。
广阔的市场、较低的资金门槛、灵活的经营方式。对于刚毕业两手空空的大学生而言,网络成为年轻人创业的最佳土壤。
国家应给予扶持
“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的代表之一,正日益展现出其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在其推广过程中,政府应给予适当的扶持。”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上海市政府参事葛剑雄认为。
葛剑雄表示:国家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给予一定扶持,绝不是提供“保护伞”,“是阶段性的,最终要靠企业自己实现盈利,靠经济手段去打败对手,所以从本质上讲要遵循商业的基本规律。”
徐晓兰则认为,要想搞好我国电子商务行业,政府还应支持设立网上特区。
“电子商务在某些环节和方面要通过试点和示范来带动其全面发展,比如可以在小范围或者示范区域内进行试点,在试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带动整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徐晓兰说。
深圳特区30年的经验,是“实践先行、问题先遇、经验先出”,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有益经验。现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面临由“出口”向“内需”、“投资”向“消费”、“粗放”向“集约”的重大转变,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徐晓兰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辟“网上特区”,对电子商务服务业实施特殊优惠政策。
事实上,电子商务网上特区模式在国外早已开设。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就发布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该纲要明确了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交易应遵循民间主导发展的原则,政府要少干预、少限制。互联网应宣告为免税区,凡经由网络实现的商品交易,均应一律免税;在网上达成的有形商品的交易应按常规办理,不应另行课税。这份纲要对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设立创新的网上特区模式,鼓励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以及推广其所带动的电子商务服务业模式,将会带来一种新生的、充满着生机的经济发展模式。徐晓兰表示,这种网上特区模式有利于降低网上创业的门槛、扶持健康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发展物流服务业、促进移动电子商务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立网上信用评价体系,推动第三方支付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在现阶段,如何通过创新方式促进现代农民致富,使之与国家投入的建设基础设施发挥更大的协调效果?在农村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徐晓兰认为,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商业模式,让农产品及其他产品与全国大市场有效地对接,是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使用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助器。
事实上,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的带动下,我国农村通过发展探索电子商务生态化模式,成功推动县域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趋势,已从越来越多的成功个案中初见苗头。
江苏徐州沙集镇便是众多通过电子商务成功转型致富个案例中最为传奇的一个。2006年,沙集镇东风村年轻人孙寒开起了第一家淘宝网店,从事简易拼装家具的网络销售及加工。经过短短4年,村里的网店生意从无到有,淘宝网店模式被更多的村民成功复制。以东风村为例,全村1180户,约有一半的农户在网上开店,整个沙集镇网店的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网络销售及加工同时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这样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据悉,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已有河北清河县东高庄村、浙江义乌青岩刘村等数个乡镇成为销售规模达千万元甚至过亿元级的“淘宝村”。
“这些成功个案并非偶然,电子商务是新经济商业模式的代表,具备经管方式灵活、进入门槛与风险低等优势,同时又是符合国家经济战略发展方向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领域,将是农村实现信息化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徐晓兰说。
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徐晓兰建议在电子商务集群化发展特征显著的农村地区,实行一些促进措施:建立农村网商创业园区,园区要大力发展物流、包装、IT等相关服务性产业,并提供网店经营、营销、管理方面的培训,为农民网商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鼓励商业银行进入农村,开展面向网商的小额贷款业务,简化贷款流程,革新抵押机制,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信用贷款;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用电稳定,增加互联网带宽,切实改善网商交易环境;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产品展示中心、物流中心、原材料采购中心等,努力降低网商交易成本;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对在农村进行电子商务探索的认知度,夯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