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业:新奢侈主义消费观念正在形成

时间:2011/5/13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作者:

  “makethechange”,李宁的这句新口号,用中文表达更有味道——“让改变发生。” 通常,改变总是好事,至少对汉正街来说是这样。2011年1月17日,汉正街一场大火夺走了十四条生命,促使武汉市政府痛下决心,将汉正街移出城区。原址经过改造后,将被打造成高端商贸旅游区。

  需要注意的是,真正的商埠重镇,不是能够轻易“打造”出来的,它们大多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比如汉正街就是发端于明朝中叶,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商业地位。1979年,103位武汉人在此聚集,开启了汉正街新时代。这被认为是与“小岗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样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希望借此次原址改造,汉正街能够走出一条成功的转型之路。

  改变,同样发生在产业界。

  chic2011上,雅戈尔“汉麻的一天”主题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展位新变化的背后是公司战略的改变,“今后雅戈尔将不遗余力地加大对服装设计和运营的投入,在创新上下功夫。”董事长李如成说。而杉杉则用另一种方式宣布回归。观众发现,其沿用了十七年的logo有了新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杉杉未来的主题将是“低碳绿色环保”。

  改变,还表现在消费者品牌认知度的提升。

  其实,许多商场里都有“披着洋皮的国货”,只不过卡尔丹顿上了cctv和《北京晚报》,成了众矢之的。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商家喜欢给自己地道的本土品牌起个洋名字。这里面有经营者的原因,也有消费者的原因。按说,给产品起什么样的名字是商家的自由,不过,一个中国人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叫“约翰李”,总让人觉得怪怪的。

  重要的是,“商标”可以到外国注册,“品牌”却无法在消费者心里注册。

  其实,“品牌”需要沉淀、累积,其中蕴含着质量、口碑、诚信、文化、价值等诸多因素。像“香奈儿”、“普拉达”、“巴百莉”、“唐娜凯伦”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绝不是因为其华丽的名称而伫立于世界“时尚之巅”。它们的背后,是一部厚重而又多姿多彩的时尚演变史。

  时尚也在改变。

  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一些奢侈大牌自降身价的同时,一种新奢侈主义消费观念正在形成。同时,近年来中国面孔频频亮相各大时装周,对于中国时尚业是个好消息。我们能否像巴黎时装周一样,以时尚带动产业,打造出中国自己的时尚产业链?

  有些改变则不是好事。比如,改变服装标签上标明的织物成分。

  近日,“快时尚”zara又陷“质量门”,被检出棉纤维含量不达标。这已经不是zara首次出现质量问题了。人们开始质疑其海内外产品质量有别。

  病根儿在哪里?时尚可以“快”,做生意却不能急功近利。

  据知情人士透露,zara在欧洲大都是自建加工厂及面料厂,但由于在亚洲地区无法短期内设厂,zara开始引入股权合作的oem工厂。可见,这次质量事件,zara当然有责任,oem工厂也脱不了干系。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水土异也。”同样,在香港能排队等公车的人,到了深圳就开始乱穿马路,环境使然。

  关键,是要培养一个人人都能按规矩排队的环境。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