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业潜伏订单模式 服装企业或可参与

时间:2011/8/16来源:作者:

    日前,著名地产商绿地集团制定了一份将向国内近20个城市商业地产的扩张计划,而其在招商中所采用的“订单模式”引人关注。

    绿地宣布已经与沃尔玛、上影集团、上海歌城、国美电器和美格菲健身等知名零售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绿地将会在下一步的商业地产开发运营中整合上述商业资源,形成捆绑开店的“订单模式”。

    “订单模式”并不盈利

    大连万达集团是订单模式的首创者,后有效仿者中粮地产,如今从住宅地产涉足商业地产的绿地集团也采用此模式,蓝海商业地产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告诉记者:“目前,订单模式在商业地产开发中是较为常见的现象,我目前正在运作的一个项目采用的也是这种模式。”

    “订单”商业模式,即商业地产开发商选择易于复制的一批商业项目,与其定位吻合的零售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比如在此次绿地集团的“订单”中,沃尔玛将进驻绿地集团在国内19个城市的项目,上影集团将进驻绿地集团13个地产项目,国美电器、上海歌城、美格菲健身则将进驻绿地集团5个项目。

    万达集团在成立商业地产公司后,并未急于拿地开发,而是与沃尔玛、欧倍德、大洋百货等12家零售巨头达成战略合作。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零售合作伙伴是订单模式的关键一步。

    陈伟认为,万达集团通过订单模式,实现了低成本扩张,也就是说,“在把大连万达的品牌影响力做出来之后,到各地方拿地时,会有比较优惠的条件。”

    然后成功的“订单模式”所带来的低成本效应并不意味着商业地产能够实现较好的利润,事实上,大连万达在运作过程中,并不仅仅围绕商业地产展开,陈伟表示:“商业地产的订单模式短期内难以盈利。”

    “开发商的一次性投入很大,但是能够收取的租金并不高,尤其是面对大型零售商,这些商业项目需要借助他们的知名度聚客,从而缩短培养期,所以必须靠低租金来吸引他们。”陈伟解释。

    通常来看,开发商是借助商业地产来提升整体形象,再通过其他项目作为补充回款,从而达到项目收益的平衡。

    陈伟透露,大连万达旗下的万千百货将要进军石家庄市场,而石家庄已经有了一个在当地知名度很高的北国商城,这家百货的垄断性很强,其他百货再进入的难度性就会加大。但是万千百货在国内的规模比较大,“他们做的是规模效应,扩大了影响力,因此万达可以通过销售写字楼和住宅来达到盈利的目的和效果。”

    在订单模式中,一个很直观的形式就是复制,然而陈伟认为,任何购物中心都不存在可以简单复制的可能,“还是要根据适合的地点,找到适合的消费人群,因地制宜”。

    “订单模式”其实质是要根据项目的定位“下单”,陈伟认为,进驻某地的零售商业业态需要怎样的商业格局,必须事先有所考虑,然后再做规划设计,不同地方需要的规模体量、需要的产品组合和业态组合并不相同。“有了成熟的规划设计再去招商,先盖楼后招商的方式风险太大,这就是为什么要‘订单’的原因。”陈伟说。

     因此订单模式需要开发商提前跟不同商家进行沟通,这意味着,合作零售商将从项目建设开始就介入项目整体设计、建设。

    服装品牌或可参与

    在“订单模式”的零售业态中,租金相对高的店一般不会超过50%;而低租金的业态,电影院、溜冰场、电玩城、健身中心、酒楼等等,则占到一半以上。

    分析人士表示,这是因为只有多招进这种娱乐型的业态,才能够带来客流提升。另一条原则是引进品牌企业,主力店或次主力店,“虽然他们不如小企业和小店铺支付的租金高,但是能保证购物中心的稳定和租金收缴安全到位。”

    由于订单模式的最初出发点是通过引进高知名度品牌带来客流,因此对于服装品牌而言,一些知名度大的国际品牌,更可能参与到“订单模式”中。比如南京德基广场在引进路易·威登品牌时给予了相当优惠的条件,包括上千万元的装修费用。同样按照“订单模式”设计的西单大悦城,当时将H&M作为主力店引进。

    陈伟介绍,服装品牌在扩张直营店时,可以考虑通过和地产商合作,加入到“订单”联盟中。比如,雅戈尔就会以专卖店的形式进驻商业地产,和地产商直接联系。

    然而,地产开发商的商业资源有限,他们更会选择和知名百货商合作。跟着商场走,对于服装品牌,则是通常的一条路子。“当然百货商场对服装品牌的入场费、扣点都比较高,这给服装品牌商造成较大压力,现在服装品牌如果条件允许,做直营店、专卖店,和开发商合作是可以考虑的。”陈伟建议。 

(服装时报)(E05)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