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道基本情况
大浪街道成立于2006年4月29日,是从原龙华街道分设而来。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北部、宝安区东南部,辖区面积37.84平方公里,建成区17.8平方公里。南部为羊台山,北部为泥头山,山体总面积14.7平方公里。有6个水库,划入生态控制线、水源保护区面积19.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下辖5个社区工作站、20个居委会,辖区常住人口27万人,总人口约50万人。有工业企业183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5家。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58亿元,同比增长2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2.95亿元,增长1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1.15亿元,增长61.2%;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14.09亿元,增长28.6%;出口总额20亿美元,增长42.6%。
成立五年来,街道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区面貌显著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新增道路通车里程14.93公里,扩建、改造道路14公里,在建道路里程16.7公里,初步建成快速连接外部的便捷通道和较为畅通的内部交通网络,机荷高速、龙大高速、福龙路、深圳地铁四号线穿过辖区,到达深圳市中心区、宝安机场、宝安中心区、光明新区仅需20至30分钟,过去“偏于一隅”、“边缘化”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区位优势大幅提升。
二、“十二五”发展定位及服装基地建设情况
(一)发展定位
上半年,我们制定了大浪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生态大浪、时尚产业、城市更新、社会建设(2011—2015)四大行动计划。认真总结了街道成立五年来的工作,全面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未来五年目标任务,提出了“打造时尚硅谷、建设生态大浪”的发展定位:就是紧紧抓住市、区推进特区一体化和全市建设“时尚创意中心”机遇,发挥服装产业集聚和山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让时尚创意产业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让大浪成为深圳创意之都、品牌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态特色转变成鲜明的生态优势,大力推进生态和时尚的融合,用时尚和生态元素铸就大浪的城区形象、城区品位和城区特质,努力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
(二)服装基地建设情况
深圳市服装产业集聚基地2003年开始规划,总征地面积14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产业用地规划为10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及道路全部配套到位,引进国内知名服装企业22家;二期总部功能区规划用地超过2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服装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总部大厦、孵化器、研发中心等项目。
1、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服装基地一期108万平方米用地,总投资3.6亿元,顺利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概算2.1亿元,浪荣路、浪琴路、大浪北路、浪花路等园区主干路网建成通车;场地平整、排洪渠箱涵等“七通一平”工作全部完成,电力、供水、通讯等配套设施建成并移交相关部门管理运营。服装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财政投资约9000万元,目前已完成设计招投标,基本解决重要节点用地审批问题,用地方案正等待市政府过会。在密切跟进的同时,同步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2、加大入园企业服务力度。我们坚持高效“贴身”服务,采取滚动走访、“一企一策”等方式,平均45天为一个周期,上门服务22家入园企业,现场协调解决企业报建、施工、投产、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加快项目落地进度。目前,华兴、影儿时尚2家公司于去年投产,完成产值约5亿元;中惠福、兴亿、龙浩(城市俪人)、歌力思(厚裕)、玛丝菲尔(一期)、海君、美宝和、诗琪丽等8家企业主体建筑封顶,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运营,可新增年产值约50亿元;沐兰、奔霓诗、叶子、台茗、飞影思等5家公司,建设进度正在加快;第二批爱特爱等5家企业用地已落实正在规划报建。预计到2013年底,全部22家企业都将投产运营,年产值可超过百亿元,初步形成服装产业的集聚效应。
3、推进城市发展单元规划试点工作。以服装基地为核心的3.76平方公里区域,被市政府列为全市“十二五”期间9个城市发展单元之一,也是宝安区目前唯一的试点。市规土委宝安分局和街道办已制定宝安区城市发展单元规划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由区主要领导牵头,同时成立以市规土委宝安管理局罗志辉局长、大浪街道何家鸿书记为牵头人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专业人员和专项经费,开展产权确认、功能置换、土地整备等前期调查摸底工作,为下一步制定城市发展单元规范性文件和具体实施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4、紧锣密鼓筹备大学生时尚节。根据区的统筹安排,大运会期间,由宝安区和新丝路文化机构共同举办、大浪街道承办“深圳宝安大浪杯新丝路国际大学生时尚节”活动,通过中国青年大学生优秀时装展、魅力宝安·时尚大浪大学生时尚论坛、新丝路中国大学生模特大赛等8项主题活动,扩大和提升大浪服装基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时尚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促进宝安服装产业品牌化、国际化、时尚化发展。目前,街道办与新丝路成立了联合工作组,人员、经费保障到位,筹备工作全面启动,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与合作单位进行工作对接,按时间节点纵深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深圳打造为高端制造中心和时尚创意中心,建成有强大感召力的魅力东方都会。我们将以特区一体化、城市发展单元试点为契机,把服装基地打造成深圳时尚都会的重要支撑平台,成为辐射珠三角、面向国内外的现代服装时尚中心。
(一)推进二期总部功能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最好时尚产业硬件平台。规划建设服装公共服务平台、服装总部大厦、设计师研发中心、品牌营销孵化中心、服装学院等项目,带动和提升服装产业集聚效能,加快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时尚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业态转型。
(二)加快环境提升和公共配套建设,营造最佳时尚产业园区氛围。为进一步提升园区总体环境,我们申请了市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区配套1000万元,用于服装基地及周边道路绿化、边坡节点和建成区的立面改造,着力营造与时尚创意园区相匹配的优美环境。规划建设服装基地公交场站、变电站、供水泵站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同时街道规划配套了大浪人民医院、大浪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同胜学校、实验学校、羊台山森林广场、城市郊野公园等民生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
(三)开展产业专项研究和制定扶持政策,开拓最好时尚产业软环境。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时尚都市的要求,研究时尚企业落户大浪,产业和人才集聚的问题,出台了《大浪时尚产业行动计划(2011—2015)》,计划开展《时尚产业政策研究》,结合大运会发布《大学生时尚指数》,力争在产业标准和话语权制定方面起引导作用。
(CTEI专稿) (E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