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凯撒工业城广场中央的凯撒大帝雕像 (郑昱/摄 张常春/制图)
凯撒股份(002425)董事长、总经理 郑合明 (资料图片)
凯撒股份办公楼 (郑昱/摄)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国内难以计数的时装品牌历经沉浮与枯荣,常青之树屈指可数。多少霓裳羽衣曲无可挽回地走向曲终人散,“凯撒”是一个另类。而今登陆A股市场一年有余,凯撒股份(002425)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扩张的跑马圈地已经箭在弦上。
在外人看来,凯撒股份仍有诸多谜底待解,其掌门人郑合明,这个从木工家庭走出来的农村青年,怎样从身无分文的小学徒成长为亿万身家的上市公司董事长?而“凯撒”这一从创业之初就贴上中高端标签的时装品牌,又是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品牌更迭中稳步前行的呢?
榜样的力量
从深圳一路向东驱车4个小时,记者来到位于汕头龙湖区的凯撒工业城,一尊凯撒大帝的雕像矗立广场中央,金戈铁马、威武十足。
郑合明给人温和谦逊的印象。即便是采访前后访客不断、电话不停,他仍表现得从容淡定。谈到自己钟爱的服装行业,他不自觉地嘴角上扬、笑容可掬。谈到自己入行三十多年取得的成绩,他说首先要归功于勤奋,其次是因为爱好,“因为乐此不疲,所以不断挑战。”
“天道酬勤”4个字,说来容易实现起来困难。郑合明少时家贫,17岁时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兄弟姐妹7人艰难度日。回顾创业之初的筚路蓝缕,爷爷和母亲的言传身教令他终生难忘。郑合明的爷爷一辈子心态平和,以97岁高龄离世。爷爷常常教导郑合明要勤奋、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要勤劳致富,人家工作8个小时,你可以工作16个小时。”
爷爷的言传身教让郑合明时刻铭记于心。诚信乃企业的根基,郑合明在企业的经营中,十分强调诚信的重要性,“纸是包不住火的,做企业必须实实在在,美誉度不会天上掉馅饼,而需要日复一日的累积。”
国内外不少品牌服装的掌门人都是小裁缝出身,郑合明也不例外。他已经多年不从事一线缝制工作,但仍然对学徒生涯印象深刻。高中毕业后为了糊口,郑合明到粤北山区卸过煤、到罗浮山伐过木,但理智告诉他,这样下去是没有前途的,立足社会必须要有一技之长。
怀揣爱挑战的理想,1978年,郑合明只身闯荡香港,进了一家皮草作坊跟随师傅学做皮草,“刚开始并没有特别的感受,但入门后觉得挺有意思,从此再也没转行。”郑合明常常跟随师傅加班到深更半夜,付不起昂贵的房租就干脆睡在简陋的厂房里。原本皮草学徒需要3年出师,但他仅用了15个月的时间就学成了。
学徒的经历令他受益匪浅,但3年过后,他还是谢绝师傅的挽留,开始独自创业。这条路虽然辛苦,但毕竟是一片崭新的天地,而不是去重复别人的人生,“在别人的屋檐下是没有前途的,我不仅要有自己的事业,还要有独创的品牌。”
这个独创的品牌便是日后在国内服装业声名鹊起的“凯撒”。“凯撒”,取自古希腊的旷世英雄之名,他一生征战沙场、披荆斩棘,打下丰功伟业,为世人敬仰。
正是秉持着英雄“凯撒”不屈不挠、艰苦创业的人生信条,郑合明看准了市场时机和前景,与弟弟携手在香港创办皮衣加工厂,1985年在香港注册了“凯撒”商标。1986年,郑合明回到家乡普宁投资建厂,1993年在内地注册了“凯撒”商标,逐步扩张版图,如今已经构建起定位高端市场的男装、女装、皮具三大业务板块。通过清晰的产品定位,公司在国内成功树立了“凯撒”高端服装品牌形象,是近20年来坚持立足于高端市场且一直保持旺盛品牌生命力的国内少数服装企业之一。
2010年6月8日,凯撒股份于深交所A股中小板成功上市。郑合明认为,上市对于凯撒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上市之后,募投资金陆续投入到了销售网络项目、服装生产线和产品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中;在人力资源版块,凯撒股份还推出了激励计划,涉及94万股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67人。郑合明介绍,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凯撒股份将继续加大股权激励的力度,用激励机制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