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行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革新,这对于生产企业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未来产业升级换代将会越来越快,我们要时刻准备着迎接各种变化。
二、行业转型升级
2011年以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高位波动,加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与此同时,面对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与异常激烈的“价格战”,都成为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此时,转型升级就成为了企业的不二选择。
但是,现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心都放在企业上,没有太多考虑工人就业需求和想法,很可能出现企业转移走了工人未必肯跟着企业走、企业升级了工人未必‘升级’的不同步状况。
针对未来的产业发展,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心、转变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要促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融资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当前市场环境下,许多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而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尽快使企业变强变大,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更好的资金流转渠道。
在湖北,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开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专用通道,以及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系列专项产品引起了企业的浓厚兴趣。
在四川,成都银行在中国女鞋之都设立“鞋都支行”,支行将围绕鞋业产业的自身特点为成都鞋企量身打造“财富金翼”业务,通过深化“订单贷”、“互保贷”等特色服务,着力解决成都中小鞋企的融资难题。
此外,还有“银十条”。“银十条”包括:通过缩短贷款审批流程、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
四、质量提升年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年,也是服装行业的“质量提升年”。
创新是服装生产企业持续、永恒的工作,但产品质量却是迅速切入市场的重要杀手锏。质量,是产品说话的基础,是品牌传承的底蕴。
企业只有依靠质量的提升来支撑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依靠质量的提升来适应下游中高端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对于终端用户来说,节能、环保、高效、省人工、高附加值与科技含量才是首选,这也是生产企业抓住客户、巩固客户的关键所在。
五、棉价变化影响产业链
“高价棉”已经成为2011年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也与普通百姓关系最为紧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的棉织品都涨价了!
2011年,棉花价格飘忽不定,不仅让棉农欲哭无泪,而且传导到棉纺、化纤、服装、家纺,甚至纺织机械等诸多领域,给了纺织业重重一击。棉贱伤农,棉贵伤企。原材料价格的相对稳定,是目前纺织业非常期望也正在寻求的环境。
六、进出口环境复杂,扩大内需
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的进出口变化较大。给业界提供一个稳定的贸易环境需要每个企业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合。
为促进行业的发展,今后的五年和十年,中国扩大内需对行业来讲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行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粗放的、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因素,也还面临着一些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人员素质提高,劳动成本加大以及劳动力紧缺的实际困难。我们要通过结合社会各界,使我们传统产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
七、用工荒
2011年春节过后,用工短缺、招工难再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东南沿海等地也已习惯性出现用工荒。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招工是一个十分困扰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劳动者收入增长失衡,当前出现的“用工荒”并不是短期局部现象,很有可能会长期存在。对于企业来讲,开展正常的生产运作成了很大障碍,更毋论扩大规模了。现在,如何解决“用工荒”才是关键。
低成本时代的一去不返,也是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从质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还属于粗放型,主要依赖资源能源的消耗,在成本高企的现实下,迁移、转型升级和转行是大多数制造企业选择的道路。让企业善待员工、尊重员工、提高员工士气,从而促进生产力效率的提高,中国经济与企业才能走上质的飞跃,用工问题也才能真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