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路透社3月22日文章,原题:不再爱中国,服装厂挪向西方 随着中国逐步升级产业价值链以及品牌,欧洲西部边缘地区以及附近地区的一系列国家正变成新的服装制造业中心。
从中国采购原材料需要花更多的钱,但是价格仍然低廉,因而服装厂青睐“摩洛哥制造”或“摩尔多瓦制造”的决定并非仅仅源自价格因素。
“当然,我们在土耳其和突尼斯所从事的业务的成本要高于中国,但是考虑到中国已上升的工资水平,土耳其和突尼斯的工资却没那么高。对于我们来说,这更加的便利,因为距离欧洲更近,我们更能够控制质量问题。”la perla(意大利顶级品牌)的设计师吉奥瓦尼•比安奇向路透社说道。la perla去年已经将生产业务由中国迁到土耳其和突尼斯,原料采购地也由中国改为了葡萄牙。
在过去5年中,中国每年的工资指数平均增长15%。一家法国服装贸易公司说,预计中国沿海地区的月薪已经从2005年的240欧元上升到了2011年的400欧元。相对而言,突尼斯的月薪则为160欧元,摩洛哥为152欧元,摩尔多瓦为200欧元。
此外,由于中国工厂所提出的条款要求更为苛刻,这也让服装企业在与他们合作时需要经过再三思量。这些服装企业说中国制造商不断向他们施压,要求他们增扩原本已决定的订单,但是滞销和折扣问题带来的风险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品牌形象。“在中国,我们已经无法获得以前的那种性价比。”负责监督法国时装店让•夏尔•德卡斯泰尔巴雅克的生产工作的赛琳娜•洛佩斯说道。
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估计,在过去两年,中国大陆的生产成本增加了20%-30%。他表示,得益于珠三角等地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供应链和工业群,中国大陆的基础制造业仍然非常强劲,不过竞争也日趋激烈。“外国投资者不再将中国视作唯一的选择,他们可以有其它考虑。在过去,他们只会认为中国是唯一的选择,但现在他们有了四、五种选择。他们在做决定时将考虑市场就近性、劳动以及供应链这样的因素。”
那么这些工厂会向西挪多远?“我们已经看到有些企业在底特律建厂,”刘展灏说道,“你们将会发现,这将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