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运动品牌受各方挤压 零售网点数量大幅下降

时间:2012年11月28日来源:作者:

今年以来,运动品牌的零售网点数量出现大幅下降。眼下,体育品牌很难回避这样一个敏感问题——门店少了,订单少了,库存多了。

运动品牌受各方挤压 零售网点数量大幅下降0.jpg

  泉州生产的运动产品,在性价比方面已具国际水平。

  寒风凛冽,时下的泉州已慢慢步入冬天。而对于众多本地运动品牌而言,这个冬天恐怕不好过。

  近几年来,李宁、匹克、安踏等国产体育品牌在泉州已关闭数家门店。至本月,除去商场店铺,在泉州市区,李宁沿街门店只剩南俊路一家,而安踏也仅剩中山路、九一街、田安路三家正价品牌店。

  今年以来,运动品牌的零售网点数量出现大幅下降。眼下,体育品牌很难回避这样一个敏感问题——门店少了,订单少了,库存多了。

  “关店潮”

  “租赁合同到期,老板就不打算继续经营了。”南俊路PUMA销售员在回应PUMA南俊店的关门时如此说道。今年以来,PUMA在泉州九一街、南俊路两家家门店相继关门。

  就在全球第三大运动品牌彪马集团的瘦身计划刚落地,中国本土运动品牌也相继晒出了最新的瘦身计划。

  记者走访市区南俊路、涂门街、中山路等商圈发现,相对于前几年的遍地开花,如今体育品牌店显得颇为冷清。南俊路李宁专卖店销售员告诉记者,在泉州市区李宁沿街门店就只有这一家。早在几年前,李宁在市区繁华地段中山路的店面就惨遭关闭,而如今,李宁店数缩水的窘境,依旧未能得到改善。

  有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李宁集团持续推进销售渠道变革,在新开248家店铺的基础上,对店铺进行了盈利评估,并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关闭1200家低效门店,这一关店比例高达15%。截至6月30日,李宁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店及折扣店的店铺数量为7303家,较去年底净减少952家。

  与李宁集团一同受关注的还有匹克体育。和特步、安踏等相比较,匹克一向提倡立足泉州本土市场,但如今市区门店也缩减到不足10家。匹克体育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9月30日,其在中国的授权经营零售网点为6739个,与2011年末相比净减少1067个。

  不仅匹克,安踏体育今年以来门店总数也减少了110家。

  消费转向

  相比于沿街商铺的关门潮,商场内,体育品牌显得较为淡定,都站稳阵脚。

  在大洋百货、浦西万达广场、中闽百汇等体育用品扎堆的商场里,经销商大都打出了降价促销的广告。与人流密集的国际快时尚品牌服装店里人头攒动相比,体育品牌服装商场的店面显得相对冷清。

  “消费者成熟了,他们对产品的专业性、时尚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转一圈没有合意的产品,转身就走,买别人的,而转一圈甚至不会超过1分钟。”一家运动品牌专卖店的店主介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已远不如三五年前,不同的消费者偏好不同,天气、季节也会影响产品的市场表现。“只有货畅销,生意才好做。”

  万达的开业,包括ZARA、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的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样性的选择。“通常,在H&M、ZARA等快时尚品牌店都会看到很多大牌当季流行的款式,但价格不贵,款式更新较快,而且设计富有时尚感。”正在ZARA购物的小陈告诉记者,自己很少购买体育品牌,而是更青睐于快时尚,“有一两套运动装就足够了,偶尔打打球爬爬山穿,平常还是穿休闲服饰较多。”

  专家认为,体育品牌不仅面临同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压力,同时还受到休闲、时尚服饰的市场挤压。“消费者是有限的,而品牌却在不断扩张,随着越来越多时尚服装品牌的出现,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市场蛋糕被越分越小。与国际品牌相比,国内品牌在品牌营销、新产品研发上的差距还是较大的。”

  目前市场上体育品牌“打折战”愈演愈烈,南俊路匹克专营店推出“年底大清仓,全场三折起”跳水促销,原价两三百块的鞋现在降至不足百元。

  无独有偶,今年安踏的新品上市,消费者即享有“一件8.8折,两件7.8折”的折扣。包括361°、特步、乔丹等多家运动品牌也正在大打促销牌。在大洋百货,刚上市的耐克羽绒服新款也多在打折促销,这在前几年极少见。

  暴露危机

  对于各大运动品牌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一次“赶集”的良机。一直未曾停止的“疯狂”开店,奥运年之后,全球范围内的运动品牌竞争激烈。

  耐克、阿迪达斯等著名国际运动品牌巨头把业务重点全放在了中国,而国内运动品牌也风起云涌,希望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异军突起。即使是成熟稳重的老牌劲旅,也能感受到那些后起之秀咄咄逼人的锋芒。目前,仅晋江就有200多家不同品牌的运动服装企业,不断有新的品牌迅速进入和切分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体育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大量开设门店,一方面为港股上市提供“业绩”,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占领二、三线城市市场。

  然而随着扩张步伐的不断加大,品牌同质化也开始日趋严峻。“现在过多的体育品牌门店扎堆,使得相互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些门店当中也存在很多低效门店,经营和管理效益不佳。”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关闭的都是些低效店铺,评效、单位面积产出比都比较低,或者是租金过高的铺面不太合算,还有小面积店铺、竞争力不够强的分销商。

  “高库存”是今年服饰业普遍面临的遭遇。日信证券服装行业分析师王兵向记者透露,今年宏观经济持续低迷,整个消费市场冷淡,是服装企业面临库存压力的主要原因。“前几年,服装行业扩张步伐大,波及面广,库存压力被经济大好的形势掩盖过去了,如今经济不景气,危机就暴露出来了。”

  “关门是意料中的事情。”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店面租金上涨、人力等成本上升让运动品牌生存举步维艰;同时,国内运动品牌同质化严重,款式基本都是跟随潮流、没有个性,对品牌发展不利。

  泉州中南投资顾问薛昭洋告诉记者,国产体育品牌跑马圈地、数量取胜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人工、租金成本的上升以及产品同质化的严重使得密集开店,规模化的边际效益变小甚至亏损。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