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从“炫耀”向“认知”转变

时间:2012年12月22日来源:作者:

中国消费者购买热情的减弱,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的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减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消费心态逐渐回归成熟与理性,不再盲目追逐大牌。

  种种迹象表明,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顺风顺水的奢侈品牌们,已结束了与中国消费者的蜜月期。如今,他们不得不调整策略,重新出发。

  今年9月,英国奢侈品牌Burberry(博柏利)集团发布盈利预警,称截至2013年3月31日止,公司税前的全年盈利将为市场预测的下限水平。这是不到三个月时间内Burberry第二次发布销售增长放缓消息。

  正如Burberry财务主管所说的,“面临这种情况的不只是我们一家”,瑞士历峰集团旗下的卡地亚品牌也正在遭遇需求放缓的尴尬。此外,意大利男士奢侈品牌Zegna(杰尼亚)预计,今年能取得略高于10%的收入增长,但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不及过去十年。

  12月12日,贝恩咨询发布了《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增速从2011年的30%放缓至7%左右。对许多奢侈品公司而言,过去几年来它们依赖中国市场实现增长,但如今,中国的整体商业环境存在着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过去高增长的光环很可能无以为继。

  “今年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奢侈品销售都不太理想,各个品牌的竞争比较激烈,人们也倾向于去国外奥特莱斯或在网上购买打折商品。”一位奢侈品导购员如是说。这种情况下,各大奢侈品牌开始调整中国市场的策略,放缓开店步伐。过去几年间,不少品牌的门店覆盖已深入二三线城市,因此,它们接下来对选址的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

  比如,Prada(普拉达)在今年初曾计划在中国市场开设10至12家门店,但财报显示其今年一季度在亚太区的门店增长为零;Zegna大中华地区常务董事Ken Kress此前表示,考虑到未来可能会遇到业务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将减少订货量来消减库存,同时暂缓人员招聘和进入一些新兴城市。Bulgari(宝格丽)总裁特拉帕尼则估计,宝格丽只有10%的新店会按照原计划开设。

  这种情况下,“一些奢侈品牌在减缓拓展速度的同时,开始专注提高店面销售业绩。”贝恩咨询指出。

  不久前,益普索市场研究集团与罗德公关联合发布了《2012中国奢华品报告》,其中对中国内地1135名奢侈品消费者进行采访,结果显示,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比以往下降不少,48%的受访者称珠宝和手袋类商品将不会是他们明年消费的首选,54%的消费者表示明年将减少甚至不会购买奢华腕表品牌。

  中国消费者购买热情的减弱,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的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减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消费心态逐渐回归成熟与理性,不再盲目追逐大牌。而对奢侈品牌来说,经历了激进扩张后,它们大都面临着经营问题——奢侈品的营销本就比普通商品更加困难,在低迷的环境下,说服人们用大价钱购买“锦上添花”的商品就更不易了。

  当然,摆在品牌面前的不只是经济不景气这道难题。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形态各异,存在着消费行为大相径庭的细分群体。贝恩的调查显示,新兴市场消费者的典型特征是偏好显著的品牌商标,但这一特征在部分北京和上海的消费者身上已逐渐消退。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厌倦铺天盖地的LOGO攻势以及大牌仿冒品的泛滥,他们转而偏好具备独特性、高品质和低调的奢侈品。眼下,京沪两地有65%的奢侈品消费者打算减少购买带有显著商标的奢侈品。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开始从‘炫耀’向‘认知’转变。品牌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他们需要提供与中国消费者更为相关的产品,而不是仅仅依靠奢侈品自身的地位。”贝恩咨询公司合伙人布鲁诺·兰纳总结道。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