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见证品牌精彩瞬间 中国服装30年历程

时间:2012年08月08日来源:作者:.

  30年,服装风潮以充满激情的方式不断更新。从臃肿的棉袄到轻巧的吊带,从朴素的中山装到前卫的超短裙,改革开放30年,太原的服装潮流几度变换面目。

  服装是时代变换最直观的元素。某种程度上,裙摆变短的幅度,正意味着变革的幅度。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进入尾声,回望前30年的服装潮流,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我们想象。太原人在30年的时间里,深切感受和体验着潮流的冲击。在时间坐标上眺望未来风尚,或许唯一不变的,只是马不停蹄地改变。

  上世纪70年代

  关键词:朴素补丁心灵美

  流行语:不爱红妆爱武装

  上世纪70年代的太原,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日子的节奏舒缓,穿着上,很少有人去买成衣。家家户户都自己做衣服,拿上布票扯上布,涤纶、灯芯绒是当时大众选择最多的衣料。的确良已经是很高级而少见的衣料,比普通的棉布要贵几倍。

  70年代初期和中期,最流行穿草绿色军装。说起军装的风光无限,70年代上初中的于宁说:“那时候有件军装可是牛大了!”由于军装的难得,中学生之间除了流行穿军装,还流行抢军帽,抢军用挎包。

  1974年冬天,太原市突然流行起穿枣红色中式上衣。当时在河西插队的下乡知青卫晨,知青点上二十几个女知青,一水儿做了枣红棉袄。回到城里一看,满大街也全是这种枣红色中式上衣。

  没有谁觉得和大家穿得一样有什么不好,也许正是在这种集体的认同里,大家找到了一种安全感。服装的小小不同都体现在小细节上,比如中式衣服上的盘花扣子或是有机玻璃扣子。在不动声色的小修饰里,人们谨慎地表达着个性诉求。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思潮涌动的年代。刚刚走过“文革”,大众彰显自我的意识空前强烈。表达的欲望使服装更像承载思想的符号。与之前的几十年相比,80年代的服装更新换代的节奏异常迅猛。

  潮流像是一个窗口,折射着人们对于改变的巨大渴望和激情。80年代的太原街头,色彩纷繁。时髦男孩们或是一手拎着录音机在马路子飙自行车,张蔷的歌声满街飞散。或是攒钱买上一把吉他,深情款款而相当含蓄地向心爱的女孩示爱。好像一夜之间,简朴就从人们生活中淡出。许多文静而又向往新潮的女孩子则是拿上《每周一歌》的歌本,将雪白的衬衣的领子翻到小领西装外边,踩着订了掌的高跟鞋,目不旁顾地走在路上。

  那时太原流行“港气”这个词,以形容人的时尚程度。张丽敏就经常被人称做是“港气”。虽然最新潮的衣服穿在身上,走在街上从来是昂首挺胸,自我感觉很不错。但一到单位她就躲着领导——因为领导一见她,马上皱着眉头教育她:“小张,年轻人可不能太油了。”

  喜欢看电影的张丽敏也爱在电影里找灵感,看到《庐山恋》里张瑜那入时的穿着,就买来料子仿照着让裁缝做。张丽敏是流行先锋,各种风潮无役不与。80年代末太原流行穿白边鞋,张丽敏一买就是几双,鞋洗得时候有技巧,洗完后不能在阳光下晒,必须用卫生纸把白边包起来,在阴凉地儿晾干。

  在所有的流行风潮里,大概只有柔姿纱,张丽敏有点不太敢尝试。当时就是觉得挺暴露的,那么透明。后来心里打着鼓穿上,第一次穿柔姿纱亮相的时候,感觉大家目光都怪怪的。可是不久之后,单位的女孩子都穿上了这样的衬衫。

  “那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回忆起20多年前,穿上斜裁成十六片的连衣裙,在《金梭和银梭》的音乐里,把自己舞成一朵灿然的大丽菊,丽敏的大眼睛微微一眯,像个女孩子一样,非常可爱地笑起来。

  30年,服装风潮以充满激情的方式不断更新。从臃肿的棉袄到轻巧的吊带,从朴素的中山装到前卫的超短裙,改革开放30年,太原的服装潮流几度变换面目。

  服装是时代变换最直观的元素。某种程度上,裙摆变短的幅度,正意味着变革的幅度。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进入尾声,回望前30年的服装潮流,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我们想象。太原人在30年的时间里,深切感受和体验着潮流的冲击。在时间坐标上眺望未来风尚,或许唯一不变的,只是马不停蹄地改变。

  上世纪90年代

  关键词:白领中国风休闲酷品牌

  流行语:我就是我

  如果说80年代的流行是以集体式的风潮为主流,那么90年代则是一个更强调自我意识的年代。“我就是我”是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在张扬自我的年代,最现代的和最古典的服装,都有各自的爱好者。从健美裤的风行水上,到世纪末流行的中国风,90年代的流行变化多端。

  1998年前后,中国风兴起,太原街头时常可见穿着改良旗袍的女子摇曳而过。气质上比较现代的王大钧此前从未尝试过唐装,但他感觉唐装的含蓄很适合自己。一次出镜的时候,王大钧穿了一件咖色的唐装,那种儒雅的书卷气让人眼前一亮,由此让他挖掘出自己的另一面。

  90年代初,与所有忙着赶流行的姑娘一样,潘琳买来几条健美裤。记得当时为了能更好地显现腿部线条,还专门在裤脚处缝上一条松紧带。健美裤很是流行了几年,但在90年代中期,突然就被视作一种十分土气的打扮。

  90年代中期流行萝卜裤,剪裁上腰线很高,裤子有点像马裤一样上松下紧,感觉十分潇洒。潘琳做了一条这样的高腰裤,配着T恤再套马夹穿,马上就赢得了“酷”的评价。这条裤子随后成了院里姑娘的样板,不时有人借去做裤子。

  因为时尚的缘故,平时特腼腆的潘琳还做过一次“野蛮女友”。1995年前后,超短裙流行,潘琳特意买了一条豹纹超短裙,第一次穿着上街时,几个男孩子站在街边看,还吹起了口哨。潘琳二话没说,在地下捡块板砖拎手上,她一声不吭冷冷地看那几个男孩,吓得男孩们夺路而逃。

  90年代流行拍写真集,但潘琳不喜欢那种做作而千人一面的风格。她就和学摄影的朋友一起,自己拿上几袋衣服和配饰,在体育场里自由照相。那时的照片她最喜欢的一张是自己穿件花格子大衬衫,把衬衫的下摆在腰上挽个结,眼睛向远方望出去。每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她总会觉得,内心有一种三毛式流浪天涯的不羁悄然涌动。

  新世纪

  关键词:韩流波西米亚中性风混搭

  流行语:士为悦己者装死女为悦己者整容

  新世纪的服装气氛如同一部风格鲜明的史诗式电影。色彩浓艳,情绪强烈。而每一个单元,都可以演绎出足够的精彩。

  时尚仿佛在轮回,过去几十年流行过的东西,一夜之间经过改良,又都杀了个回马枪。街头的品牌店很多,穿行在柳巷里,从超过万元的奢侈大牌到不过几十元的平民名牌,都有着忠实的消费群体。最入时的姑娘会直接在网上订购高端时尚杂志的杂志款衣服。大品牌的A货、B货,缩短了消费落差。

  韩流大行其道,将长长的头发烫成柔似卷非卷的波浪,特淑女的时尚款,全是口袋的肥肥裤装。内衣外穿是潮流,混搭出衣服的层次也是潮流,反正绝不跟别人雷同就对了。小资们喜欢和谐而精致的稳妥搭配,80后、90后则以大胆出位为个人风格。红色土布被面做件小领衬衣,下面搭条波西米亚式的长裙,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之余,不由佩服穿衣人的创意和胆色。

  相比较传统的购买方式,网购已经成为80后、90后主流的购买渠道。几年来在网上漫游,崔浩东很是总结了一些网购经。在网上购衣只能看照片,如何将色差减至最小,如何看商家的信誉度,以免货不对板甚至上当受骗,崔浩东都有自己的一套。在穿衣方面的经验积累得多了,小崔的服饰看上去既有足够层次的设计感,又非常舒适而贴心。

  标志性事件

  上世纪70年代:扯衣料做衣服,逛五一大楼、解放大楼

  秉承了解放后几十年的传统,太原居民在衣着消费方面的最主要支出是买布。为了更加便宜,常常出现几家人共同买布的“团购”现象。五一大楼、解放大楼是太原不多的大型国营商场,但出于购买力的原因,虽然很多人常去逛,但购买成衣的人很少。

  上世纪80年代:海子边、开化寺红火一时

  改革开放之初,海子边、开化寺众多个体户云集。他们作为最早下海的商人,从沿海城市和北京等地批发回大量时髦服装,让此前常年生活于灰调子中的太原人,眼前骤然亮起来。到海子边买时装是青年人逛街的首选,在众多的摊位中边走边看,和老板狠狠杀价,是很多人生活中的乐事。

  上世纪90年代:服装城出现规模化集群效应,贵都、华宇等商厦引入众多知名品牌

  “服装城”在90年代已成为太原市的地标性建筑。位于朝阳街的服装城90年代初初步形成规模,在它向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地发展的道路上,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来自全省各地甚至周边城市的商贩和客户,使这里终年交通堵塞。消费能力处于中档的太原人,周六、周日常常在这里购买服装。而贵都、华宇等偏向高档的商厦开张,让向往服装品位的中高端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众多国内外品牌的大量涌入,令太原的时尚指数迅速提升。

  新世纪以来:网购流行

  新世纪以来,人们在服装消费方面的选择空前增多。除了到本市最繁华的商业街柳巷、钟楼街等地买衣服外,在互联网上购物也悄然变成主渠道。在摆脱最初对网购安全度的怀疑后,网络以其快捷性、多样性、时尚性,迅速赢得年轻人的酷爱,成为购买时装不可或缺的选择。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