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从自由到归属:李宁设计师的大迁移与大转变

时间:2013年08月26日来源:商业展示作者:

所谓的改变命运,从科学的角度常这样来解释:性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三者加起来形成命运,但这三者都取决于个人的思考方式。比起孙京颐,福建人郑永先的经历似乎丰富得多,按照郑永先自己的话说,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年轻的时候,一直在追求所谓的“自由”。
      所谓的改变命运,从科学的角度常这样来解释:性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三者加起来形成命运,但这三者都取决于个人的思考方式。然而,真实的命运走向未必如此,有时候更多是被周围环境所裹挟,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化外力为内因,才能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上述提到的所谓性格,就充分体现在对变化的适应上了。

  孙京颐和郑永先也许就算得上是这样。作为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宁公司”)的资深设计师,在这里工作超过10年,他们的命运早已深深地与李宁公司绑在了一起。

  因才智与李宁结缘

  少年时候的孙京颐,对自己从来没什么规划,只是喜欢画画,而所有的画画无非都是在教科书上涂鸦,与许多小孩子一般无异。直到认识了一个朋友,也是孙京颐这辈子最好的朋友,这个朋友当时有一个画画的圈子,这个圈子使孙京颐开始真正系统地学习画画。“圈子这个东西挺练人的,一个人想执著一件事,如果孤单单地跟别人没有交流,肯定难以坚持下去。”

  直到后来在初中参加了美术班,中专又考进了专门的美术学校,孙京颐的人生从此也就跟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喜欢画画的他,并没有成为职业的画家,而是选择了设计。“算是顺应趋势吧,似乎那时候学美术的人,不少都做了设计。”孙京颐回忆,当时刚毕业的时候,广告公司特别火,没多久同学再次聚会,大家彼此说起来,基本上都是在广告公司工作。“就是那个让‘脑白金’一鸣惊人的时代,厂家生产出东西,自己都未必清楚该怎么卖,就找广告公司包装,一包装就卖得好,所以广告公司也跟着红火起来。而随着消费者开始更为理智,这样的路慢慢走不下去了。”

  聪明的孙京颐很快意识到,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从后端转移到了前端,宣传的重要性已经渐渐转移到对产品本身的要求上,也是在这个时候,孙京颐迅速做出了转型。“能进入李宁公司,我还是挺感激的,当时李宁招人的策略是,只要认可你,可以消除一切门槛。而我进入李宁公司之前,其实对于服装类的设计一窍不通,李宁公司愿意从头开始培训我们,也就这样开始了。”没想到的是,这样一路下来,孙京颐从一个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如今已经能够成为主设计师,并且有了自己获奖的设计作品。

  比起孙京颐,福建人郑永先的经历似乎丰富得多,按照郑永先自己的话说,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年轻的时候,一直在追求所谓的“自由”。其实,郑永先追求设计上的自由,在行业里是不鲜见的,设计师也是艺术家,总是希望在创作时没有束缚,可以天马行空。然而,工业设计通常又很难做到这点。“比如我曾经供职的公司接到一个欧洲的订单,客户已经规定了颜色,材质等等,让设计师的发挥余地已经很小,常常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

  几经辗转之后,郑永先自己捣鼓的个人网页被李宁公司的猎头发现。当时的李宁公司,正处于积极创新的阶段,很看好郑永先放在自己网页上的原创设计,于是,双方一拍即合,郑永先在李宁公司佛山的设计研发中心落下脚来。

  一切的命运改变,在此时此刻,似乎还掌握在自己手里。郑永先和孙京颐无疑算是幸运的,毕竟无论如何,他们都自由地将自己的爱好与职业结合了起来。

  在李宁挥洒自由

  2003年以前,广东佛山,李宁公司的设计研发中心。这是一个李宁公司设计师们永远难以忘怀的地方。

  李宁公司建立了当时亚洲领先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设计研究中心,并汇集了国内外顶尖的鞋服产品设计开发人才;同时配备了样品开发、材料工艺制作、研究测试等专业设备。一个产品从最初的创意概念到产品实物在研发中心内就可以完成实现。刚刚来到这里的郑永先与孙京颐,与其他设计师们一样,每天都收获着惊喜。而这一切,源于这个设计研发中心当时的理念“创意导向”的产品开发理念,让这些心怀梦想的人们,终于找到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孙京颐回忆,刚进入李宁公司的他,既不是学工业设计的,也没有类似产品的设计经验。来面试的时候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画了一些包的设计。“后来这倒成为我的优势了,因为专门学工业设计出身的人,由于还需要学习一些构造方面的设计原则,脑子里形成了固有的概念不能推翻,反而在设计时候有许多顾忌,而我没有这种禁锢,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孙京颐说,“这样设计出来的图纸,在其他公司肯定没法用,因为没经过实践,不敢直接上流水线。而李宁公司当时的设计研发中心,给我们配备了一些设备,可以随时将我们的设计打样出来,哪怕只是一个鞋底。”这样的设备让这些李宁的设计师们,可以随时将自己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随时呈现出来,随时调整。

  孙京颐提到,当时有的设计师平均每周能设计出两款鞋子,当然,这一切的成本浪费是非常大的。但对于当年的李宁公司来说,不惜代价创新是最大的目标。在郑永先的回忆里,李宁公司从那个时候起,就非常重视改变,不想循规蹈矩依着一些成熟品牌的老路发展。“在佛山设计研发中心那段时间,应该是我成长最快的阶段,因为很多东西都是自己靠实践摸索,通过设备制造出来,再慢慢找出不合理的地方,不是靠强硬吸收别人的所谓经验。”

  在李宁让改变发生

  然而,一切的自由,在2003年似乎开始向着另一个方向转移。

  那一年,李宁公司明确了“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主张,同时根据品牌战略需求加强产品资源整合管理,产品开发遵循“市场导向”的理念。公司决定将整个设计团队从佛山调回北京总部。然而,对于这些已经习惯了自由独立创作的设计师来说,公司流程的重新整合,着实让他们适应了好一阵子。

  “最开始肯定都不太适应,以前都是自己设计自己的,现在的流程变成要互相讨论,还要和销售、企业战略等部门相互协调。最初的感觉就是别人侵入了我。”孙京颐回忆到。

  而在郑永先看来,一个产品如果是设计导向,设计师又比较追求完美,就会把这个产品做得非常极致。有些时候,这种极致并不是消费者或用户所追求的。纯粹的设计导向,容易走向一个极端,让产品更艺术化,而不是商业化或市场化。

  但很快,作为优秀设计师的他们,却发现了另外一片天地,而且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如何从一个设计师成长为一个品牌设计师。

  郑永先开始明白,作为一个好的品牌设计师,应该为品牌和消费者服务,而不是纯粹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做。“后来发现,这样的转变,不但没有禁锢自己的想法,反而令自己的设计理念提升了一个层面。以前我更关注某一个产品,现在我可能会更考虑产品架构,或者整个品类以及整盘货的产品概念应该如何生成,更多地在设计方法论上找到一些好的解决方式。”在郑永先看来,如今自己所练就的前瞻性思考方式,以及挖掘产品发展的蓝海,才是最大价值所在。

  而孙京颐也不得不承认,那一次的改变,让他看到了流程更加科学化。“以往,设计研发中心离工厂近,一些新工艺可以即时引进。但后来设计工作越来越变得靠前,也就要求跟公司战略等越来越靠近,所以搬回来确实必要。”孙京颐发现,这样的改变,让整个设计流程变得有的放矢,也同时避免了以往的大量浪费。不知不觉中,他不仅仅适应了改变,甚至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动改变。

  一次次的改变,也让郑永先和孙京颐悟出更多的道理:“我们应该用很开放的态度去面对改变,因为改变总会有两面性。一面会带来每个人的不适应,毕竟人是一种惯性的动物,习惯总是在推动和影响着我们,要真正做到改变其实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真正地参与到其中,甚至推动改变,反而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力量,去激励自己将眼界更加开阔,也同时推动自己用更不同的思维去分析事物。”

  最强大的改变源自于融会贯通之后由内而外的蜕变。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