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处于“正在进行时”

时间:2015年04月28日来源:http://www.texnet.com.cn 2015作者:编辑:贺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7日讯(记者崔国强) 4月25日,由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办公室、中国服装协会、西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5西平·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论坛”在河南省西平县举行,与会专家就西平如何承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7日讯(记者崔国强) 4月25日,由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办公室、中国服装协会、西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5西平·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论坛”在河南省西平县举行,与会专家就西平如何承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展开了深入探讨。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市场导向、政策导向不断加强,以转移升级为主要目的的投资渐趋理性。东南沿海省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受到劳动力成本的制约,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撑,正大力推进纺织产业园区化、集聚化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杨峻介绍说:“河南省地处联接东西、承南接北的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物贸集散地;一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是全国优质棉重要生产基地和新兴工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与沿海省份有充分的文化交流基础,这些优势为承接纺织产业转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西平县县委书记聂晓光认为,西平作为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有几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是西平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加快服装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并得到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协会的强有力支持。其次是嫘祖文化渊源。西平是嫘祖故里,嫘祖发明了植桑养蚕、缫丝制衣,和黄帝一同开创了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西平县成立嫘祖文化研究会,对嫘祖文化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开拓创新精神进行大力弘扬。第三是产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之初,西平的服装批发业初具规模,涌现出许多个体服装加工厂,经过20多年的发展,西平已成为豫南重要的服装集散地,涌现出梦舒雅、领秀等服装名牌,目前有2000多名西平裁缝遍布全国各地。第四是人力资源丰富。今年春节期间,西平县对全县务工人员开展了全面调查,重点调查了18至58岁的长期务工人员,从事服装产业的务工人员有近10万人。

  目前在西平产业集聚区已规划出4平方公里用以建设“西平嫘祖服装产业新城”,目标是建成承接中国纺织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典型示范地、具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现代化时尚新城、大众创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区、体现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全新文化体验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服装产业高地。“一期建设面积2500亩,规划建设生产加工区、商品展示区、物流配送区、电子商务区、生活配套区、娱乐休闲区等功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的服装产业城,计划容纳1000家服装生产企业、辅料供应企业,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内建成高水平、高标准建成初具规模的服装产业园,10年内建成企业集聚、市场完善、产城融合的服装产业城,建设宜产、宜研、宜业、宜居的时尚新城。”聂晓光介绍说。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微对当前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做了解读。她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纺织服装业产业链被拉长、细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正实现从早期的订单转移到产业链转移,在经济结构调整、稳增长和区域均衡发展等需求下,实现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老百姓对于服装的需求、品味要求日渐提高,服装产品发展空间巨大,从原料生产、加工到销售渠道,蕴含着巨大商机。希望西平服装产业城能够抓住机遇,不断提高服装生产各要素的效用,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良好联动机制,瞄准市场需求精准发力;同时紧密跟踪互联网发展趋势,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服装产业,尝试C2M等模式,把互联网基因植入嫘祖文化基因,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做出巨大贡献。”王微说。

标签:服装产业 转移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