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棉纺织行业“十二五”的喜怒哀乐

时间:2016年01月08日来源:中华纺织网作者: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这句话放在棉纺织行业再合适不过了。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这句话放在棉纺织行业再合适不过了。

  棉纺织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的基础,其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纺织工业的兴衰。然而就在棉纺织行业正满怀信心,准备在“十二五”期间“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受到了棉花原料的“当头一击”,行业企业除面临内外经济发展趋缓的影响外,还承受着国内外棉花巨大价差的冲击。

  但庆幸的是,“十二五”期间在全体从业者,特别是骨干企业的带动下,棉纺织行业在很多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对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青翠,请她来讲述我国棉纺织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喜、怒、哀、乐”。

  

  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 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化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能够保持平稳发展,十分不容易,同时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青翠向《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介绍。

  “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产品调整步伐加快,规模集约化、生产自动化程度继续提高,粗细联、细络联等先进设备占有率不断增加,同时紧密纺、高速转杯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应用面持续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确实提高了很多,比如在江苏大生集团,打造了一个全流程数字化车间,万锭用工在20个人以下。”王青翠说。

  数据显示,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万锭用工基本保持在60人左右。

  除了生产自动化的不断提高外,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对非棉纤维的应用也逐渐增多,棉纺织产品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非棉纤维的增多,一方面是受到棉花原料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化纤产品的研发速度加快,科技水平也不断提高,现在棉纺织行业的产品结构丰富了很多。”王青翠说。

  据统计,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棉花的使用比例高于50%,而在“十二五”末,这一比例下降至36%左右。

  王青翠表示,棉纺产品的多元化能够有效降低棉花原料对企业的冲击,同时也提升了棉纺织企业的竞争力,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与此同时,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成绩也十分突出。王青翠介绍,“十二五”期间,共推荐了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品牌51个,设立棉纺织相关集群20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在区域化转移方面呈现出新的变化。一部分棉纺织企业向东南亚进行转移,另一部分棉纺织企业则向新疆转移。

  王青翠表示,向东南亚转移的企业主要寻求更低生产成本和贸易环境优势,如原料上的优势等,而向新疆转移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政策上的优势。“随着目前国内外棉价的拉近,向东南亚转移的企业生产成本的优势虽然有,但却没有以前那么大。而向新疆转移的企业,主要是靠新疆的优惠政策,政策的持续性对这些企业至关重要。”

  

  棉花收储政策引争议 棉花质量状况成“心病”

  毫无疑问,“十二五”期间,最让纺织行业“痛心”的一件事非“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莫属。

  2011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并于2011年9月份开始实行,我国棉花也由此进入了三年的棉花收储时代。

  “这项政策虽然有效稳定了我国棉花价格,但是造成了国内外棉价的倒挂。”王青翠表示,这三年期间,我国棉花价格与国际棉花价格差价最高的时候达到了6000元左右。

  国内外棉花差价的倒挂直接导致了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价格低廉的进口纱迅速占领我国棉纱市场,我国生产中低支棉纱的企业岌岌可危。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是大量出口棉纱,而在‘十二五’期间却是大量进口棉纱。”王青翠介绍,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平均每一年的进口纱也只有40万吨左右,而“十二五”期间的2015年,我国进口纱就达到了250万吨左右。

  事实上,棉花临时收储政策除了造成国内外棉价的倒挂外,也使我国棉花质量状况持续下滑,生产高端棉纱产品的企业甚至到了无棉可纺的地步。

  “国储棉存在一系列的质量问题,现在部分棉纺织企业为了纺出高品质的产品,都是采用国外进口棉花。”王青翠说。

  实际上,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不只是制约到棉纺织行业的发展,同时种植面积也在年年减少,保持数年世界第一产棉大国的地位在2014年也拱手让给了印度。

  

  内外需求动力不足 中小企业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二五”期间,国内外需求不足,也成为了制约棉纺织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最近两年,可以明显感觉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需求动力不足,棉纺织产品的市场销售很不乐观。”王青翠说。

  一方面是受棉价差以及棉花质量制约,另一方面国内外市场需求动力明显不足。在多重因素的制约下,我国棉纺织企业举步维艰,特别是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而言,这几年就是一场“噩梦”。

  “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所以经受不了这么大的冲击,企业负责人更是叫苦连天,特别是有些中小型企业已经关停倒闭。”王青翠说。

  王青翠指出,最近几年由于行业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也加大了对企业的调研力度。通过调研发现,在多重因素的制约下,有两种类型的企业能够实现较好的发展。

  一类是大型骨干企业。“由于大型骨干企业依靠强大的内功,产品结构调整迅速,加上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销售渠道,还能承受得住多重因素的冲击,能够较好地实现稳步发展。”

  另一类就是具有特色产品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市场上毕竟是少数,同时产品也具有特色优势,所以在市场的竞争中能够‘独善其身’。”

  

  棉花政策回归市场 “高征低扣”终“破冰”

  风雨过后便是彩虹。在“十二五”即将收尾的阶段,我国棉纺织行业终于迎来两件大快人心的喜事。

  在行业内外人士的共同推动下,实行三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终于在2014年宣布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使棉花产业向市场化道路迈进了一大步。”王青翠介绍,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明显,棉价已开始与市场接轨,国内外棉价差距正在缩小,行业市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王青翠强调,虽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且要不断提高棉花质量,使棉花产业真正走向市场化。

  除了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外,另一件重要的喜事就是“高征低扣”在行业多年的呼吁下终于“破冰”。

  2014年,安徽省率先将皮棉、棉纱纳入了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范围,即棉纺企业所使用的皮棉可以按照纺织品适用税率17%进行计算抵扣。至此,困扰棉纺织行业长达二十多年的“高征低扣”问题终于有所松动。

  “从目前来看,除了安徽外,湖南、浙江、山东、陕西、江西、江苏等地区也先后启动了‘高征低扣’改革方案,‘高征低扣’改革取得突破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对整个棉纺织行业来说至关重要。”王青翠说。

  王青翠表示,尽管“高征低扣”改革取得了突破,但是一些细节问题还需不断完善。建议实行见票抵扣,将棉花增值税的适用税率调整为17%,可简化相应程序、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展望"十三五"

  把提质增效摆在首位

  “十三五”将是我国深化改革至关重要的五年,同时也是“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而对于我国棉纺织行业来说,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王青翠表示,在未来“十三五”发展中,我国棉纺织行业主要在提质增效、丰富产品结构以及优化区域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发展。

  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

  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已经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进行转变,而对于棉纺织行业来说,在“十三五”期间,质量和效益将会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王青翠表示,在未来的五年中,棉纺织行业将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纱的产量将会保持平稳发展,产品质量也将会进一步提高,行业要从过去重视数量转变为重视质量。”

  王青翠表示,提质增效一方面要从工艺入手,加强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则是要从原料入手,棉花产业链要共同携起手来,不遗余力地提高棉花质量。

  提高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在当前生产劳动成本不断上升的时期,提高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成为棉纺织企业必经之路。

  “目前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这种突破还远远不够。”王青翠表示,在“十三五”期间,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还要进一步提升,要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提升劳动生产率,打造更多的全流程数字化工厂,并进一步降低棉纺织行业的万锭用工。

  加强科技和管理创新

  创新是行业持续进步永恒的动力,在“十三五”期间行业的技术与管理创新,必须要进一步加强。

  王青翠指出,为了提高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十三五”期间行业要继续突破棉纺织原有束缚,提高纺纱加工技术,继续推广喷气涡流纺、转杯纺等新型纺纱应用技术,同时还要加强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重视品牌建设和新业态拓展。

  丰富产品结构

  在“十二五”期间,非棉纤维的应用已经逐步扩大,各项产品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因此在“十三五”期间,非棉纤维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大,产品也将更加多元化。

  王青翠指出,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非棉纤维应用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再加上新型纤维的不断涌现,棉纺织行业的产品会更加丰富。

  “在‘十三五’期间,行业将要继续扩大非棉纤维的应用,加强和提高相关技术的研发,同时还要把这些新产品向下游进行推广,使下游产业链能够认可这些新产品,从而提高棉纺织企业的竞争力。”王青翠说。

  优化区域布局

  纺织产业区域化转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十三五’期间,将会鼓励更多企业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进行布局,进一步提升我国棉纺织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王青翠说。

  谈及向非洲转移时,王青翠分析认为,非洲的确是十分具有潜力的产业转移地,生产成本更加低廉。但是从目前来看,非洲远离市场,产业链配套并不完善,所以向非洲转移还“有待时日”。

  王青翠表示,棉纺织产业是我国纺织工业的基础,同时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目前行业形势不太乐观,企业发展面临着一些瓶颈,但是在未来的“十三五”期间,棉纺织发展前景依然充满着无限光明和希望。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