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启动纺织“重振模式”
2013年,西班牙陆续出现纺织企业申请破产的情况,如西班牙Candy Galician纺织集团就被要求重组债务。而类似的情况在前几年就有出现,西班牙的Victorio & Lucchino公司以及Hakei公司,就是在金融危机期间申请破产的著名服装企业。
根据外媒一份研究报告称,2008-2012年金融危机期间,西班牙纺织业销售量下降了21%,共有4158家纺织服装公司倒闭,损失46300个就业岗位。西班牙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仅在2012年度,西班牙就有1052家纺织服装企业停业。其中,纺织业有294家企业停业,服装业有758家工厂倒闭。
面对国内纺织业发展的不景气,一些纺织企业如世界四大时装连锁机构之一,旗下拥有ZARA、Massimo Dutti等品牌的 Inditex集团以及Desigual、Mango等,近两年将目光转向了一些新兴市场如中东国家、俄罗斯等,市场扩张力度不断加大。
西班牙国内积极应对行业面临的危机,陆续制定纺织服装发展计划、加强职工技能培训以及借助国际力量等来重振西班牙国内纺织业的发展。如卡斯蒂利亚—拉曼恰自治区将加强纺织业技能培训投资;阿拉贡自治区签订协议促进纺织业发展;巴伦西亚自治区利用欧盟资金推动纺织业发展;加利西亚自治区加强纺织业创新能力。
编辑点评
作为遭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西班牙纺织服装业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在2013年,西班牙17个自治区中,至少有4个自治区开始调整纺织业发展战略,加强投资与技能培训,启动了促进纺织业发展的“重振模式”,对外加强品牌的国际化和供应链的优化,对内加强行业的创新能力,为行业振兴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土耳其:实施新政促棉花增产
2013年,土耳其国内棉花产量低下、棉花进口持续增长,产业发展面临困境。而在2002~2012年的10年间,土耳其棉花及相关产品贸易逆差达90亿美元,国内棉花价格及销售都出现了下降,对该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土耳其是继中国之后全球第二大棉花进口国。
过去10年当中,土耳其棉花的进口价格增长了275%,棉花交易的贸易逆差不断增长。此外,土耳其农业联合会(TZOB)主席表示,由于没有采取任何控制棉花进口的措施,土耳其棉花进口近年来一直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2012年共进口棉花61.3万吨,较1995年11.3万吨的棉花进口量增长了442.5%。
面对棉花低产现状,土耳其Cukurova地区的农业棉花销售合作协会(CUKOBIRLIK)联合Taris地区及Antalya地区的农业棉花销售合作协会(ANTBIRLIK),签订了一份棉花合作协议,3个地区将共同制定棉花采购政策,以促进这些地区的棉花产量提高。 CUKOBIRLIK协会主席表示,3个棉花产地所签订的合作协议将在农作物市场营销、农药与杀虫剂使用分布、购买种植原料等方面促进该地区的棉花种植,从而提高棉花产量。
编辑点评
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天然地理优势。虽然在过去10年间面临发展的重重障碍,但其将制定棉花采购政策、促进棉花增产当做国内纺织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土耳其国内3个地区棉花农业合作协会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国内棉农提供棉花种植发展策略、加强新产品投入、技能培训、提供人力资源政策等。稳固棉花产业链,也为未来纺织业的顺利发展打好基础。
秘鲁:竭力破解结构性困局
2013年,秘鲁棉花的低产影响了整个国家纺织产业链的发展。秘鲁棉花种植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导致棉花产量低下。秘鲁农业灌溉部(MINAGRI) 竭尽全力解决问题,但并没有显现积极成效。针对这一现状,秘鲁政府于2013年度采取了一些新举措,希望借此促进该国棉花产业及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国际专家“会诊开方”:来自巴西的专家团队联合秘鲁农业食品组织考察了秘鲁棉花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为促进其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制订棉花增产计划:秘鲁农业部长表示,政府将制订6项计划用以提高该国棉花的产量以及促进秘鲁棉花的出口。通过“国家竞争计划”,用4个月的时间帮助秘鲁走出棉花低产困局,并制订下一个5年计划促进产业发展。秘鲁反倾销和调查委员会希望秘鲁政府对进口美国棉花征收10%的反补贴税,并加大对有机棉服装新市场的开拓。
编辑点评
由于棉花产量有限,秘鲁国产棉花仅能满足国内纺织工业所需数量的40%,其余60%均依赖国际市场,特别是从美国进口。根据秘鲁对外贸易和旅游部数据,秘鲁农业纺织业从业人员35万人,棉花产业的发展对秘鲁整个纺织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此前秘鲁相关部门采取的行动未见积极成效,但其并未停下脚步,而是面对困境,寻求新的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