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全球性行业。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毛皮行业也在全球毛皮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全球大约70%的皮草服装在中国生产加工。作为新兴的皮草消费市场,中国也备受瞩目。而眼下,气候变暖、原料皮和裘皮制品价格下滑、市场饱和、动物权益保护等议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毛皮行业共有的困惑……
电影《小时代》堪称一部时尚奢侈品指南,片中顾里身上那件价值26万元的皮草,来自2012年米兰时装周的FENDI秋冬秀场同款,明艳的黄色如同冬天里的太阳一样炫目,颠覆了数百万年轻人心中的皮草概念。
国际毛皮协会(IFTF)亚洲区荣誉主席邓晓兰说,过去10年,整个亚洲地区的毛皮销售增长了3倍多,目前已经超过了欧洲市场,中国市场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最大的毛皮原料进口国、最大的毛皮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的毛皮服装生产和出口约占全球的70%。
对于中国的毛皮产业来说,2005年是一个分水岭。从那一年开始,中国制造的皮草从以出口为主变成了以内销为主。
中国皮草出口份额从最高峰时占总产量的80%,直跌到2012年的14%。而2012年中国皮草业的工业总产值是717.9亿元人民币。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支撑了绝大份额的国内市场,其中,东北贡献巨大——貂皮大衣无疑是东北最具人气的时尚单品。
然而,自2013年入冬以来,毛皮市场风云突变,毛皮原料市场价格大跌。
毛皮价格骤降
据报道,2013年9月,貂皮的价格为每对550元左右,相比2012年每对超过600元的价格,养殖户的心理落差很大,因此,许多养殖户没有果断出手,而是将貂皮冷冻储存。现在,积压在冰柜里的貂皮不仅市场价大跌,而且难出手,不少养殖户遇到资金周转紧张的状况,更有养殖户开始削减养殖规模。
IFTF中国区媒体总监朱晓琳告诉记者:“暖冬气候条件只是影响毛皮市场的一个因素。从市场来看,2011年以来,貂皮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之前的涨价幅度太大,超出了行业预期。2013年初,毛皮价格涨幅很快,一部分卖家互相哄抬价格,另一部分卖家则捂货惜售,最终导致2014年初毛皮价格出现报复性下跌。另外,在生产环节,看到养殖利润高,大家一哄而上,很多原先做加工的都去经营养殖场了,造成短时期内中国毛皮生产过剩,市场供大于求。”
中国的价格下跌对于国外市场的价格有一定影响,这个影响在2013年12月举办的拍卖会上已经有所体现。但是由于国外皮张质量和数量一直比较稳定,这种影响不会很大,也不会持续很久。
对于今年毛皮价格普遍下滑的形势,朱晓琳认为这并非是一件坏事,相反会刺激毛皮产品出口,从长期看还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毛皮产品。
中国毛皮专业委员会主席张淑华曾预测,皮草行业会在2015年迎来一个转型期——当二三线市场完全饱和,大伙儿兜里的钱终于支撑不起这么庞大的产业链时,一批养殖户会破产,一批皮革城会死掉,一批专卖店也会关门大吉,只留下那些真正攒了点儿竞争力的皮草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