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通知》中还明确监管办法,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中储棉监管电话接到纺织企业投诉,将于1个工作日内转到相关监管单位,监管单位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反馈中储棉总公司储备部。
记者手记
就此国储棉出库乱收费现象,记者曾多次致电中储棉公司河南地区棉花代储库某负责人,但是该负责人以各种理由拒绝了采访。棉纺织企业在谈论该问题也是一副“这很正常”的样子,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小组在提供相关企业名单时也是小心翼翼,只提供了相关人员的电话号码,却不说企业的名字,怕在报道中出现企业名字,会造成企业再去提棉时更加受刁难。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棉花代储仓库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权力?这还得从当前我国棉花买卖模式说起。
买方和卖方在交易时,按常规通常是卖方处于下风,因为买方掏钱,卖方收钱,“顾客就是上帝”,你价钱不合适、东西不喜欢,我就可以不要,选择别家。而对于棉花这种商品目前却完全是卖方享有定价权,国家收储、国家出售,多少钱、卖多少,甚至什么时候卖,都是由国家说了算,也就造成了卖方高于买方的现象。“你要想用棉花,就得从我这里买,否则就没棉可用”,这种垄断性使得棉花买卖双方“上帝”身份互换,顾客处于劣势,那么出现这种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幸好,现在发改委已经明确,新棉花年度不会再继续实施棉花收储政策。那么也就是说,这种“垄断”的买棉模式有望彻底结束,也许到那时,棉花的买方和卖方就可以回归常规模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