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非中国制造”:反思之余也要反击

时间:2006/2/27来源:凤凰网作者:未知

 


“中国制造”行销全球各地(路透社图片)

综合报道,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一直是让国人自豪的词语。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制造的产品,不仅质量大幅度提高了,还行销全球各地,给各国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价廉物美的商品。

日前,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名为Alvito的公司向欧盟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欲申请注册“非中国制造”(“NOT MADE IN CHINA”)字样的商标,而欧盟已经接受了该公司的商标申请。作为中国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非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

欧洲一公司申请“NOT MADE IN CHINA”商标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对中国制造的歧视,对中国制造的抵制,对中国制造的惩罚,也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愈演愈烈。最近一些年,来自外国的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壁垒等接踵而来,一浪高过一浪,让相关中国企业的对外出口备受干扰。最新的欧盟商标案,更是让人惊诧不已。

据调查,一个带有明显贸易歧视性的“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日前出现在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官方网站上。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的Alvito公司向欧盟提交申请了“NOT MADE IN CHINA”商标,包括两个图文商标和一个纯文字商标。欧盟已分别在2005年12月、今年1月和2月8日接受了该公司的申请。根据欧盟商标法,欧盟将在受理申请后一年左右时间决定是否公告该商标申请,公告期3个月,如果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就可批准。一旦批准,“非中国制造”的商标在欧盟25个成员国内都是有效的。

“非中国制造”不排除在欧盟获批的可能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据知识产权法和商标法方面的专家、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陈乃蔚律师表示,该商标不排除在欧盟获批的可能。

据陈乃蔚律师介绍,类似事件并不仅仅针对中国。在此之前,其他国家也遭受过攻击,法国就曾遭受过“非法国制造”商标注册申请的困扰,不过该申请2004年在美国遭受否决。

针对“非中国制造”会不会在欧盟获准时,陈律师表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结构与习惯不同,各国对于在自己国家申请注册的商标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利,“非法国制造”在美国的流产,并不一定意味着此次“非中国制造”在欧盟就一定会被否决。这是因为,美国和欧盟分属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大分支,跟美国更多的重视通过WTO框架下的法律体系来解决知识产权和贸易保护争端问题不同,欧盟的知识产权和商标保护相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政策走向虽然仍遵守WTO协议,但多为通过既有的国际条约来规范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因此,并不排除歧视性商标获准注册的可能性。

从法律上来说,陈律师认为,这次的“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事件损害了中国相关行业和产业的权益,贬低或者毁损了中国相关企业的声誉,是带有歧视性的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反思之余也要反击

“非中国制造”商标的出现,已经引起国内相关方面的注意,也让很多国人愤怒。中华工商时报撰文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相关企业和部门,应该有两方面的反应:其一,要反思;其二,要反击。

文章认为,反思是最重要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不但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即使是中国人出差到外国,想要买一件外国产品当回国馈赠亲友的礼物,一不小心就会买到“中国制造”。量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外国已经成了次等品的代名词。低劣的质量,低廉的价格,不但让外国消费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事实上也对所在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冲击。所以才发生了怒烧中国鞋这样的极端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对外出口的产品,如何提高质量、提高价格,就显得越来越紧迫。

文章认为,在反思之余,还要进行坚决的反击。那家公司抛出这样一个商标,固然可恨,但是欧盟官方公然将这个商标进行公示,使之进入受理程序。这样的做法,更是非常不妥。“非中国制造”商标,带有明显的贸易歧视性,是一种典型的商标歧视。面对如此公然的歧视,不但中国企业应该站出来公开谴责,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动用官方、外交渠道,进行正式的交涉和抗议,必要时甚至可以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另外,据陈乃蔚律师提醒,随着中国继续融入WTO体系,类似于此案的跨国知识产权、商标权益和贸易保护的案件纠纷将会比较频繁地出现,我们的企业家和业内人士应当尽快熟悉相关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尽快掌握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和法律来保护民族工业的正当权益,积极应对各种“危机事件”。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