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皮革行业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时间:2006/4/29来源:中国轻工业信息 作者:未知
生产平稳增长
2005年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18亿元,同比增长26%;产销率97.7%,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2005年皮革、毛皮及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14亿元,同比增长26%;利税总额202亿元,同比增长37%。
出口规模扩大
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皮革工业(包括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及鞋类商品出口36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含皮鞋)出口3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2005年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欧美仍是主要市场:2005年我国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出口216个国家及地区,第一大市场仍是美国,欧盟居第二位、俄罗斯居第三位。由于欧盟今年对我国皮面鞋配额的取消,使我国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出口到欧盟金额增长速度达到31%,明显高于增速为12%美国和28%的俄罗斯。
出口增长速度加快:2005年我国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出口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主要是鞋类产品的拉动。2005年鞋类产品出口69.1亿双,184.3亿美元,其出口额占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出口总额的51%,增长幅度达2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9个百分点。另外,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革及制鞋机械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不断提高,配套能力全面提升,制革及制鞋机械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虽然出口量不大,但连年大幅度增长,2005年出口量为3万多台,同比增长58%,增幅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出口金额23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103%,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出口仍以制品为主:从我国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出口值构成分析,2005年我国皮革工业商品及鞋类商品出口仍以制品为主,且比重比上年略有提高。2005年制成品出口3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皮革工业商品及鞋类商品出口总额的88.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原料及机械出口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占皮革工业商品及鞋类商品出口总额的11.2%。
面皮鞋平均出口单价继续提高:由于我国制鞋成本,以及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皮面皮鞋平均出口单价从2001开始持续上升,且每年上升的幅度不断加大。2005年皮面皮鞋平均出口单价为5.93美元,比上年提高了0.45美元,比2001年提高了0.93美元。
毛皮及制品出口量下降显著、金额增长减缓:近三年来,随着毛皮服装及饰品的时尚化,国内外毛皮市场购销兴旺,再上世界裘皮消费与加工中心和裘皮动物养殖中心正在由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使我国毛皮及制品的生产和出口连年大幅度增长,但2005年生毛皮、已鞣毛皮、皮革服装的出口数量出现下降,同比分别下降了12%、28%和1%,毛皮及制品的出口金额虽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但增幅明显减弱,其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1%,增幅比上年减少了69个百分点。
进口保持增长,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皮革工业(包括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及鞋类商品进口91.8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皮革、毛皮及制品(含皮鞋)进口41.5亿美元,同比增长7%。2005进口呈现以下特点:
进口仍以原料及机械为主:2005年原料及机械进口87亿美元,同比增长5%,占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进口总额的94.8%,其份额比上年减少1.1个百分点;制品进口4.8亿美元,同比下降12%,占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进口总额的5.2%。
进口增速明显放慢:2005年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进口金额增幅比上年减少17个百分点。在2005年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进口金额中,除足蓝排球、其他皮革制品、毛皮服装外,其他产品的增长幅度均低于上年。
皮面皮鞋平均进口单价略有回落:皮面皮鞋的平均进口单价从2001年以来,首次出口下降。2005年皮面皮鞋进口平均单价为26.93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59美元。 欧美是我国皮革产品主要供应地区:2005年我国皮革工业及鞋类商品来自130个国家及地区,其中,进口第一大来源地区是欧盟,占进口总额的18.4%,同比增长7%,其次是美国,占13.4%,同比增长8%,韩国居第三位,占12.6%,同比下降1%。
- 2006/2007春夏中国休闲服装面料流行趋势发布2006.04.26
- 彩棉也动男人心2006.04.25
- 浙江省羽毛绒检测实验室通过国际羽绒羽毛局认可实验室认可2006.04.19
- 精梳羊绒、单晶硅——新兴的特色产业和市场2006.04.17
- 新型服装频频给洗衣业出难题 一些新面料不知该咋洗2006.04.11
- 高档服装干洗掉色要获赔偿实在太难2006.03.17
- 每天穿塑身衣不宜超过八小时2006.03.17
- 新疆成为全球最大的彩棉生产基地之一2006.03.16
- 纳米助剂和纳米面料取得国家专利2006.03.16
- 非织造汽车内饰前景看好200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