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服装面料舒适性 提高国产面料档次

时间:2006/8/12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作者:未知

——专访北京服装学院张辉博士


随着前段时间世界杯的热潮,一些“吸湿排汗”面料以“舒适”为招牌受到媒体追捧。那么,从专业角度来讲,怎样的面料才能称为“舒适性”面料?面料的“舒适性”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前往北京服装学院采访了业内知名专家张辉博士,他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服装面料舒适性方面的有关情况和知识。

问:世界杯期间,一些“吸湿排汗”的面料号称穿着十分“舒适”,打着“高科技”的旗号盛行一时。那么,您是否能给我们谈一下服装面料舒适性的重要性?并简单介绍一些服装面料舒适性在应用方面的知识?
张辉:从民用的角度来说,大家目前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和熟悉面料的舒适性。以前大家真的不重视。60、70年代大家比较看重的还是耐用性,我国80年代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机构进行舒适性方面的研究,那时是纯理论研究比较多。大家不太考虑民用。化纤面料出来,主要是以它的耐用性著称,舒适性并不好。但当时的人们很喜欢。慢慢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几年大家逐渐才认识和重视舒适性。而且我觉得主要是应用在跟皮肤直接接触的内衣以及运动服装方面。普通外衣虽然可以考虑,但相对来讲它对人的影响不是很大。
新面料方面,如果谈到舒适性,我觉得主要还是应用在内衣以及一些运动服上。但是,从我的感觉讲,运动服可能更注重于宣传。宣传给我们的感觉是:面料可能穿着很舒适、运动起来很好。但其实我以前做过很多服装工效学方面的人体试验,结果发现:当人相对静止、或者出汗量比较少、运动量不大的时候,不同面料的服装可以让你感觉出它在舒适性方面的差异;但在人剧烈运动且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其实穿什么都差不多。一但人在特别剧烈运动,其实穿什么、甚至人不穿也都差不多。因为剧烈运动条件下产生的热量都不能及时散出去。就是说服装本身是不可能完成人体的冷却。但如果面料毛细效应好的话,可以增大蒸发面积,进而加快汗液的散失。

问:那么在众多面料中,您认为什么面料舒适性比较好呢?举例来说,现在正值炎热的夏季,什么面料最适合夏天穿呢?
张辉:一般的,人穿天然纤维的衣服会比较舒服。在很多天然纤维面料里面,比如棉、麻、丝、毛,这些纤维的面料,大家经过测试以后发现,麻的材料比较适合在夏天穿。因为它吸湿快、放湿也快,而且它比较挺阔,这样吸湿之后不会粘在身上。蚕丝的服装刚一穿上觉得很凉爽,这个凉爽是因为它很柔软,跟人的皮肤接触面积大,瞬间可以吸收很多热。而棉、毛的面料有毛羽,穿着以后是“点接触”,瞬间吸收的热量很少,所以你觉得是温的感觉。穿时间长了,一旦平衡了,也就差不多了。如果单单从导热来说,由于空气层的存在,它们之间的差距是不足以达到我们感觉出的程度的。
蚕丝为什么不好呢?因为它的模量比较小,一旦吸湿立即贴到身上,湿漉漉的。而麻吸湿后正常条件下不会贴到身上,这时候你觉得挺爽的,而且它放湿又比较快。棉比麻稍微差一点,但是比毛和丝稍微好一点。我觉得丝绸如果不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话,不太适合夏天穿。但是麻挺好的。

问:那些所谓的高科技“吸湿排汗”的面料是什么样的呢?您能否为大家介绍一下?
张辉:刚才说到人穿天然纤维的衣服比较舒服,但现在很多外面宣传的吸湿排汗面料不是天然纤维的,而是化学纤维的,比如:涤纶纤维。以前的涤纶纤维都是亮亮的,耐磨,吸湿性很差;那么怎么样做到让化学纤维导湿呢?到现在为止,大家仍然不断地研究。对化学纤维改性,分为物理、化学方法。化学改性的方法不多。现在很多是通过物理的方法,比如说在纺丝的时候使用异形喷丝孔,生产中空或异形截面纤维。常规的纤维截面是圆形的。也可以把它作成花瓣形的,有很多沟槽;或者不仅中空,在中空壁上面有很多孔洞。这样通过毛细管效应来吸湿导湿。当然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纤维吸湿:有一滴汗的话,通过毛细效应马上就能扩散开,增大蒸发面积。天然纤维吸湿通过几种方式:如氢键的结合。这种方式吸收的水散失挺慢的;还有纤维之间或纱线之间的游离水,它可以蒸发掉。但是作为合纤面料来说,它吸收的基本都是游离水,这种水散失很快。所以只要能把它迅速扩散开,就可以蒸发掉。现在谈到化纤的吸湿面料,我看到较多的是涤纶的,通过异形截面,或者中空多孔,壁上也是有这种孔洞的。这样有助于它快速的把汗液扩散开。化纤有一定的模量,它即使吸湿也不会贴到人身上去。而天然纤维的棉和羊毛,他们吸湿非常好,但放湿太慢,穿上去之后它老是湿漉漉的。
大概7年前,我曾经做过一个超细纤维面料的课题。那时候大家认为超细纤维如果织的很紧密,可以产生毛细效应,会有助于散湿。但后来我做实验发现如果织的很密的话,透气、透湿性其实很差,穿着很闷。所以那时候超细纤维大部分都用来做桃皮绒、仿麂皮,表面摸起来非常柔软,但静电严重。做外衣可以,做贴身服装不行,因为它太闷了。后来我为了能够让它发挥超细纤维的作用,拿棉和超细纤维放在一起。一根棉一根超细纤维进行织造,这样,水上去以后,它可以延着超细纤维表面通过毛细效应扩散开,然后迅速被周围的棉吸掉。这样增加蒸发面积,有助于散热,且摸起来十分柔软。
但如果对合成纤维不做一些特殊的处理的话,舒适性方面的确是会有些问题。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