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冷,购买保暖内衣的市民也逐渐多起来。然而,有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纷纷打出“高科技”牌。最新推出的“发热内衣”,更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然而,中消协与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日前联合发出通知,告诫消费者: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发热内衣”并没有通过技术审核。
昨天上午,记者走访市区部分超市、商场以及内衣专卖店了解到,为了吸引顾客,大部分商家都纷纷打出了生态棉、负氧离子保健、纳米抗菌等“高科技”牌子。然而,除了这些以往就被商家广泛炒作的“高科技”牌,今年另一种号称能“发热的内衣”更是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眼球。
在长途汽车站附近一家保暖内衣店记者看到,商家在门口的宣传牌上打出了“能发热内衣”的宣传语,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询问和购买。记者了解到,这种“发热内衣”的价格比一般的保暖内衣要高出不少,一般在300至400元之间。该店的销售员告诉记者,这种“发热内衣”与普通的保暖内衣不同,是采用一种会发热的特殊材料生产而成,不仅可以保暖,而且可以通过吸收人体散发出的水分自动产生热量。“即便是在零下十几度的条件下,这样的内衣穿起来都会让人感到非常的暖和。”售货员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推销。
随后,记者又对市区其它部分商家进行了调查,发现销售“发热内衣”的商家不在少数。但大多数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热内衣”感觉挺新鲜,但是能不能真正发热让人怀疑。
对于消费者的疑问,记者采访市消协的有关工作人员了解到,发热内衣确实存在,但是目前内衣市场鱼龙混杂,真正的发热内衣并不多。据了解,真正的发热内衣是由一种新型的合成纤维生产而成,它利用“吸湿放热”原理通过吸收人体水分而产生热量。而普通的保暖内衣只能减少热量散失,从而达到保暖效果,自身并不能产生热量。
记者了解到,正宗的发热内衣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其发热纤维含量不得少于5%,发热温度也不能低于5摄氏度,目前我国并没有发热内衣的相关行业标准。但是按照有关要求,发热内衣必须在其包装盒上贴加黄底黑字的“发热内衣标识”。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所谓的“发热内衣”并没有相关标识,对于内衣成分、发热温度也没有标明。
市消协的有关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为了吸引顾客,许多商家在宣传时将普通的保暖内衣当作发热内衣销售,消费者在购买时不能仅仅听信推销人员的介绍,一定要仔细辨别,防止上当受骗。在选购时,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查看包装盒上是否贴有黄底黑字的“发热内衣标识”,在“发热内衣标识”上,是否明确标明了发热纤维名称、发热效果和添加比例,如果没有相关标识及成分说明的最好不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