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商会有关负责人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今天上午由商务部与纺织商会有关负责人一起向企业通报和分析裤子、衬衫、胸衣这三种敏感服装类别出口异常情况,下午将由企业分成三组讨论如何处理虚报业绩骗取配额的意见及保证配额分配更加公正的对策。
“2007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配额第二次分配将在2月底或3月初进行,由于时间比较紧,所以此次紧召企业进京商讨对策。此次会议与深圳纺织品服装出口异常一事有关,但这只是会议其中一部分内容,全国其他城市也存在类似情况。商务部和纺织商会已从深圳调查回来,深圳去年存在出口单价偏高、出口规模激增的情况,这主要集中出现在一些小企业。”上述负责人说,“部分企业去年报高单价虚报业绩从而拿到今年更多的配额,商务部和纺织商会现对此已有一些应对措施,加上通过开会征求企业的意见,确保接下来的配额分配工作更加完善。”
据海关统计,2006年深圳纺织品服装出口从2005年 58.02亿美元上升至161.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8.65%,较全球纺配取消前三年平均出口额增长将近10倍,并大大高于去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5.1%的增长幅度。尤其在服装出口上,以出口146.22亿美元的业绩位居全国服装出口地区首位,同比增长225.82%,而排在前十名的其他城市的增幅均在30%以下。此外,深圳裤子、衬衫等产品的出口单价明显比全国平均出口单价高出几倍。业界有传言称,深圳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中含有水分,其目的是将去年的业绩做大,骗取今年更多配额。
一些纺企对本报记者反映,2007年配额的分配政策比2006年的更趋于合理,大大减少企业的出口成本,但有些企业依然钻分配漏洞而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到配额,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即将开始的2007年度配额第二次按业绩分配及第二次协议招标分配更加公平、公正。
按中欧、中美达成的纺织品协议规定,我国今年对欧盟和美国的设限产品年增长率分别为12%~15%和15%~17%。据了解,我国对2007年配额分配政策进行调整,2006年31类受欧美设限纺织品的配额全部采取70%用于业绩分配、30%用于公开招标“价高者得”的方式,而2007年对31类受欧美设限纺织品中18类附加值较低的面料类配额和冷门的配额,国家按企业2006年实际出口业绩无偿下达,而对13种服装类紧俏产品的配额,按企业2006年出口业绩以协议招标的形式分配,收取较低的费用。2007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配额的第一次按业绩分配及第一次协议招标已于去年年底结束,各占2007年配额总量的一半。
附表 2006年深圳地区纺服产品出口企业分析表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单位:百万美元
序号 贸易地 2006年出口额 2005年出口额 出口金额同比 出口单价同比
1 私营 1013.60 2585.3 346.72% 237.53%
2 国有 3965.02 1554.8 15.37% 20.23%
3 独资 1035.68 1002.8 36.55% 9.06%
4 个体工商户 330.20 24.6 3106.40% 139.18%
5 合资 344.29 530.0 4.55% 8.06%
6 合作 465.30 66.9 -13.14% 22.95%
7 集体 263.53 37.6 42.00%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