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展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限塑令催生塑料袋替代品 环保袋是否环保处尴尬局面

时间:2008/6/27来源:华声国际传媒网作者:未知

“限塑令”实施后,北京市场上的环保袋销售渐火。

  6月21日,北京市中关村图书大厦,一位小伙子把几本图书放入环保袋,可是尴尬的一幕随即发生,小伙子还没有走到车站,环保袋的提手便断开,袋子接缝处也出现破裂。

  今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所有零售商品场所停止提供免费塑料袋。按照“限塑令”的要求,超薄塑料袋被取缔后,暂时可以替代它的东西有三类:收费的厚质、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收费的可降解环保塑料袋;第三种为环保袋。从减少使用塑料袋的环保目标上来说,环保袋是目前的最佳替代品。

  在“限塑令”正式施行前几个月,一些商家便已经拿出免费的环保袋做推广,排队领取的人很多,场面甚是热闹。然而,距离“限塑令”开始实施已近一个月,以“风光无限”之态出现在市面上的环保袋却引发了多方争议。

  环保袋:无纺布袋优势突出

  据记者了解,目前环保袋的生产材质常见有无纺布、棉麻布、帆布、牛皮纸等。其中,无纺布袋因为价格低廉并可大量生产,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环保袋。

  与无纺布袋相比,棉麻布袋可以水洗,可循环使用性更高,但是价格较高。且水洗棉麻布袋的时候会造成水资源消耗,尤其是使用含磷的洗衣粉又会污染土壤。

  帆布则是一种较粗厚的棉织物或麻织物。帆布袋更结实、耐用,也更美观,但是价格较高。

  纸类购物袋虽然材料天然,废弃后也不会产生污染,但是由于纸类生产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严重,以及纸类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污染等,使得大量应用纸袋反而造成更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据美国化学协会统计,制造食品杂货塑料袋所需的原料比纸袋少40%,1磅塑料生产所需要的能源比1磅纸生产所需要的能源少91%,与塑料相比,纸袋的制造和使用多产生70%的气体排放。

  一番比较之下,无纺布袋价格实惠的优势非常突出,且携带轻便,不会磨损衣物,染色上不受限制,颜色多样,很适合打上商家的LOGO,成为商家眼中环保袋材质的不二之选。

  目前,超市、商场换购、赠送的环保袋基本都是无纺布袋。上海联华超市曾举行绿色环保万人签名活动,免费发放30万只无纺布袋。北京家乐福超市、美廉美超市均有购物满一定金额可获赠无纺布环保袋的活动。

  消费者在超市等地可以选购的环保袋也以无纺布袋的价格最为低廉,记者在家乐福中关村店看到,货架上的无纺布袋有两款,分别是售价为2元的深蓝色无纺布袋和一种规格稍大、色彩更多的4.9元无纺布袋,另外还有一种彩色尼龙布袋售价为6.9元。北京利客隆超市出售的无纺布袋售价为2元和5元。沃尔玛的环保袋定价为1.8元和2.9元两种。宜家则采用1.5元的纸袋和2.5元的无纺布袋两种环保袋,并且以0.5元/个的价格回收。

  争议:环保袋是否真环保

  “限塑令”实施后,越来越多的人购物时选择了环保袋,但是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质疑声,环保袋是否真的环保,是质疑声中的焦点。

  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对环保袋是否环保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无纺布是否为环保材料,可降解环保还是可回收再利用更环保,无纺布袋的再包装是否环保,无纺布袋是否可多次使用。

  无纺布是否为环保材料

  有消费者质疑,无纺布袋的原材料为聚丙烯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塑料袋的原材料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乙烯同属于五大通用塑料品种,是50年也不能降解的塑料品种。“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环保袋怎么能环保呢?”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的董朝红副教授告诉记者,聚丙烯是很难降解的材料,但是现在生产无纺布的厂商会在聚丙烯中添加光降解剂和光降解助剂,这样无纺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完全可以实现光降解,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自然光照下,一个无纺布袋在90天内就可以彻底降解。

  同时,董朝红也表示,无纺布的降解还有一种使用微生物降解的形式,这样可以使整块无纺布变成碎片,但不能实现完全降解,“这种降解方式虽然不常用,但理论上是客观存在的。”

  可降解环保还是可回收再利用更环保

  在这一点上,有专家引用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日本《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德国《循环经济法》、《包装条例》,认为现在国际上通行的环保理念是更注重“回收利用”而非“可降解”,资源回收利用在资源保护方面具有更强的实效性。他认为环保袋是否环保有两个标准:一是是否可降解、可重复使用,二是具有回收价值。不少欧洲国家的环保袋都是用50%或100%的回收利用物制造而成,根据回收物质的不同标注环保袋的不同使用范围。

  据董朝红介绍,由于无纺布在阳光下可自然降解,因此,很难回收再利用。

  无纺布袋的再包装是否环保

  北京清河小营一家无纺布制品厂的员工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公司把环保袋当成赠品以作广告宣传,在袋子上印刷商家的广告,“其中外面加覆一层图案的胶质或者彩印塑料膜的环保袋,并不环保。”

  纺织业专家定义纺织环保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清洁环保的生产过程(包括从原料到加工全过程);使用过程的环保性(分为对人体无害与改善环境的纺织品);废弃物处理的环保性(处理方法包括可回收再利用、可分解处理、焚化销毁不污染空气及造成有害物质挥发)。

  从清洁环保的生产过程来看,无纺布袋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有些添加剂还会危害环境,这种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透支是很难对自然界补偿回来的,从这点上说无纺布袋并不是环保的最终选择。

  无纺布袋是否可多次使用

  有专家估计无纺布袋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可以循环使用就可被称为环保。

  但消费者用实际体验质疑专家观点,认为现在市面上的环保袋,稍微便宜一些的,质量都不好。尤其是无纺布袋,其强韧度比纺织布差很多,甚至还不如塑料袋,而且不防水。哈尔滨的吕小姐说:“无纺布袋很容易从直角方向裂开,布袋子很容易坏、经常被扔掉的话,这还不是不环保吗?从一次性塑料垃圾,变成了一次性纺织垃圾。

  在长沙读书的王小姐说:“买东西时我经常忘记随身携带环保袋,这一点有些麻烦。”而云南的冷小姐因为“袋子折叠起来占的空间太大”不得不放弃随身携带环保袋的想法。

  业内专家表示,人们没有多次使用环保袋的原因是“作为塑料袋替代产品的无纺布袋目前在国内尚不成熟”。这一点只能期待环保袋厂商在工艺和设计上有更多商业化改进。另外就是需要政府、环保组织和民众加大对环保袋的推广宣传力度。

  建议:要实用也要好看

  长沙的林小姐对记者说:“我不经常买菜,但是想一想一个布袋子生冷荤腥都装一起,怎么能干净卫生啊,就是回来洗干净了,也不一定能洗掉细菌吧。”

  云南的冷小姐提到:“环保袋的色彩和设计很土,朋友送我的不是红色就是绿色。”

  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些消费者也表示,环保袋“要实用也要好看”。网友们也纷纷发出倡议,希望厂商针对不同使用人群生产不同款式、尺寸的环保袋。

  6月初,上海市经委、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等举办的大学生与市民环保购物袋设计评选主题活动上,市民评选结果显示,大容量、多功能、实用美观的环保购物袋,最受市民的欢迎。这次活动的“市民环保之星”特别大奖由张海良制作的一款环保袋获得。这款环保袋除了主袋以外,旁边有2个副袋,副袋里面可以放湿的食品,和干的分开,旁边还有个钱包袋,可以放钱或银行卡等物,充分考虑到了买菜的各种需要。

  而设计师景毛毛也针对人们的实用美观心理,设计了一款可“变身”的环保袋,这个袋子被做成可折叠的形式,用扣子一扣就“变身”成了一个时尚的小手包,外形美观而又便于携带。

  出身于MSN插画比赛冠军的设计师粥粥很早就开始推广环保袋。他的环保袋以棉布、帆布的简单材质,以可爱卡通胖兔子粥粥和胖脸猴猴为图案,以“俺环保,俺快乐”为主题,12元、35元、45元的价格,在网络上形成抢购潮。

  记者手记

  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他的这项发明100年后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塑料袋对环境的破坏成为人们无法忽视的共识。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Andrew Young曾说过,只要100个生意人决定做同一件事,那么这件事绝对不会是非法的。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就是这样,在环境破坏和商业惯例之间的界限模糊。

  6月1日,中国开始实施“限塑令”。Digital Journal杂志网站的报道说,虽然现在还很难将中国归入“绿色”行列,但这个正在成长中的超级大国在这个有争议问题上向前迈出了自己的步伐。英国《泰晤士报》则分析说,问题不在于非得禁用塑料袋,而在于找到办法劝人们关心他们身边的环境。

  在政令强制要求和时尚商业推广之间,环保袋谨慎而有些尴尬地登场了。

  提到环保袋,无法避免要提到2007年热卖的“我不是塑料袋”(I'm not a plastic bag)的帆布包,“环保概念+限量版+5英镑”成就了世界环保袋的一次热卖奇迹。然而,将近一年过去,这款5英镑的袋子已经被炒到3000元人民币的天价。时下,也经常可以看到商家宣传的“时尚环保主义”类似语句,但其实现在时尚和环保还相距甚远。品牌的介入,为环保袋打开年轻人市场起到了极大贡献,但也同时炒高了“环保”的价格。

  “限塑令”实施之后,虽然争议不断,但是大部分民众在充满希望地观望着,希望看到政令实施的改进和效果,更有一部分人希望看到今后要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袋能都实用且真正环保。

  环保的实质只是简单生活而已。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人:马先生 联系电话:0755-26582990 联系邮箱:service@fzengine.com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