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寡头(Oligopoly Brand)是指由于政策垄断或市场竞争中的胜出者控制了市场中绝大部分份额。寡头市场具有以下特征:品牌数量少,厂商互相依存,容易形成垄断价格同盟。比如碳酸饮料中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飞机制造业中的波音和空客。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不仅出现了国企垄断的趋势,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垄断。垄断趋势必然造成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垄断程度越高,对消费者的隐性损害越大,而这种损害会突然放大,让消费者措手不及。
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腾讯大战360”事件是拥有6亿用户的腾讯与2亿用户的360明目张胆展开的一场战争。一开始大部分人都支持腾讯,网民们早已声称“我们可以裸奔,但不能不聊天”,然而当腾讯突然宣布“在安装360的电脑上禁止使用QQ”时,民心颠覆,两家企业的战争威胁到了消费者的正常使用,这让原本支持腾讯的网民大失所望。说到底也就是腾讯利用自身在IM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进行的一场擅自牺牲网民利益的强硬公关。
虽然马化腾已经出面道歉,网民们的怒气仍难以平息,网络上甚至有专家开始论证“拆分腾讯”的建议,让腾讯网和QQ分别专注于网络新闻和即时通讯两个内容。有人称其荒唐,但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其实拆分垄断企业不是首次提出,早在2001年美国司法部、19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就要求美国上诉法院支持把微软一分之二的判决,以防止其滥用垄断权力。
在搜索引擎市场,百度、谷歌战乱纷纷的年代已经过去,随着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百度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前不久,易观国际enfodesk产业数据库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百度第三季度市场份额进一步上升,达到73%,谷歌降到21.6%,搜狗、腾讯soso、网易有道等其他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所占份额均不到1%,百度成功缔造了搜索引擎市场的老大地位。
垄断是竞争的产物,垄断品牌一旦成为品牌寡头,只由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时,就成为一种不平等竞争。寡头独大,他就有了资源分配权、制定游戏规则和定价权力,主动权更多,掠夺性更强,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整个行业的变动,而最后的受害者无疑仍将是消费者,消费者选择性小了,成为了被动接受者。
垄断不可怕,可怕的是垄断了之后,企业不能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而是为了抢夺市场、赚取利润,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
品牌垄断是品牌建设的主要目的,但庞大的市场基数决定了巨大的品牌利润,也就是说维护市场才是一个企业的重要工作。品牌资产中除了认知度、知名度以外,更大比例的是美誉度、联想度和忠诚度,这些无形的内容更需要品牌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塑造。争取消费者的注意力和钱袋要依赖与消费者的沟通,失了民心,水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