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她设计的衣服的人都知道她的那些故事:她6岁开始学画画,13岁就画出各种“奇装异服”让裁缝照着做,高考后她遵从父母的期望填报了国际贸易专业,规规矩矩地学了3年经济,却在大四那年突发奇想:去意大利读服装设计!尽管很多人觉得她有些疯狂,可她却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毅然前往意大利Marragonni Fashion时装设计学校。
毕业后,她先后担任了Basic Krizia和Missoni Sport两大品牌在香港的设计师,以及意大利女装品牌D.A的视觉艺术总监。然而,大品牌温室般的环境仍然让她没有归属感, 2002年,她辞职回到上海创立了自己的品牌——LaVie(法文“生活”之意)。LaVie将极简风格的西式剪裁与繁复华丽的中式细部相糅合,加上大胆的色彩运用,很快就获得了白领消费者的喜爱。短短几年时间,LaVie就从一家小店摇身变为在国内外大受欢迎的高端品牌。
如今,LaVie已进驻上海时尚地标“外滩18号”,在杭州等地也陆续开设了店铺,吉承继续用她那双纤纤妙手勾画着LaVie的美好蓝图。当被问及为何不像其他品牌一样大举扩张时,吉承的回答很淡然:“我的理想就是为顾客定制独一无二的美丽华服,开很多店铺对此没有任何帮助。”一片画粉、一把卷尺、一把剪刀、一盒纽扣,这不就是她最纯粹的初衷么?
沪上天裁
做服装设计师乃命中注定
和很多女人一样,吉承也喜欢高跟鞋,喜欢Prada,喜欢跳热舞,喜欢练瑜伽,喜欢张小娴,喜欢小猫,喜欢去有海的地方旅行,也喜欢像个孩子那样偷懒。她唯独不喜欢太多装饰,所以她不常穿礼服,以让自己更有工作状态,因为她是一个服装设计师。
《纺织服装周刊》:你小时候开始学画,大学读的是国际贸易,在大四那年突然决定去国外读服装设计,2002年回国度假时又突然决定在泰康路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现在这些都派上用场了。你是否觉得做服装设计师是你命中注定?真正促使你自主创业的动力是什么?
吉承:我相信很多事情都是冥冥中上天安排的,感觉从小到大的每一步都是在为现在的一切作准备,只是有时候可能没有注意到而已。女孩子都爱美,所以我一直都希望能够随时穿上真正适合自己的衣服;渐渐地,我又开始希望能看到别人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这也是我决定创立自己品牌的初衷吧。
《纺织服装周刊》:你推崇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女人的优雅,至今还保留着小时候的剪贴簿。那么你骨子里是不是个怀旧的人?
吉承:有一点点。有时喜欢翻看小时候的相册,偶尔也会沉醉于古代诗画中如梦般的意境,会为上世纪20年代繁华都市中上海女人的优雅风情感叹,怀旧是可以的,但不要沉迷其中就好。
吉承作品
设计思路
非常中国,但不传统
海明威曾用“冰山理论”来比喻创作:“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用这句话来形容吉承的作品也刚好合适,在她那里,服装的色彩和外形只是可见的1/8,而蕴含在服装中的故事和历史则是水面下的7/8。欣赏服装,就要用想象力去填充那不可见的7/8。
《纺织服装周刊》: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你看来,一件完美的服装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服装与人是种什么样的关系?
吉承:一件完美的服装首先要具备上等的面料质感、精致的版型,这是完美服装的基础,然后才是设计;缺少了前者,后者再好也无法尽善尽美。
找寻灵感的秘密,就是去尽情享受生活和热爱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中有无数的宝藏在等待你的挖掘。对于我来说,灵感可以是棋盘、小吃、门神、一朵花、一束光、一段音乐??只有享受生活,才能做好设计。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如此而已。
我相信,在每一件用心创作出来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位神坐镇其中,用心做出来的衣服会充满灵气,能带给穿上它的人无限的愉悦。服装与人,就好像是灵魂跟肉身的关系,两者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不过最终,衣服的灵魂还是穿衣服的人,因为再华美的婚纱也美不过新娘。
《纺织服装周刊》:LaVie陆续推出的近十个系列都坚持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灵感。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作为中国设计师,在运用中国元素上与外国设计师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