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纺通力 李明/文
一说起路边店,普遍会联想到低档、劣质、便宜这些字眼。然而,中纺通力在对河南省开封市的调研中发现,路边店仍在这个城市中扮演着服装服饰品牌销售主渠道的作用。
七朝古都开封紧邻省会郑州,民国时曾是河南省会,也是历史上的商贾聚集之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近年来,开封的发展步伐落后于其他的二三线城市,其服装市场的发展和消费水平都与它曾经的城市地位不相符,最大的特点便是它发达的“路边店”现象。
此次调查的重点在开封最主要的商圈––鼓楼商圈,北到寺后街,南到自由路,西至中山路,东至马道街,四条街围成一个“口”字,口字中心便是著名的批发商圈:大相国寺市场和振河市场,以及三毛美美等服装百货店,方圆不过数公里。
河南开封中山路街边店示意图
可以说,鼓楼商圈聚集了古城开封服装服饰行业所有的业态。例如在中原历史最悠久的商业名街––马道街上,短短三百米就集中了100多家品牌店;繁华的中山路80米的街边一侧,密密麻麻地集中了14家店面;一个双星代理商在开封一共开了12家路边专卖店,东郊、西郊、中山路都有,价格定位各不相同;开封兰宝针纺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内衣、唐装、家纺等纺织用品的连锁专卖店,在本地知名度较高,旗下共9家连锁店,其中6家内衣连锁专卖店,2家唐装真丝专卖店,1家家纺专卖店,全部集中在路边。
路边店在开封服装服饰消费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承载着不同的功能。
中高档品牌集中于闹市区
经营高档次商品的中山路北段,平均单店经营面积达76.1平方米,主要经营品牌男装及羊绒衫,每件价格都在1000元以上;中档服装分布在马道街及省府路、中山路中段、寺后街周边,经营品牌女装及休闲运动系列,价位在200~700元/件;而200元以下的低档商品基本为无品牌散货,主要集中在自由路。
其中中山路、马道街的品牌形象店众多,不少知名品牌重复开店,在一条街上有3~4家专卖店。如安踏在马道街开了4家,其中旗舰店共二层,营业面积上千平方米,店内设置了自动扶梯,一层布置新货,二层为工厂折扣店。其他品牌也“不甘示弱”,如361°开了4家,阿依莲开了2家,波司登开了3家⋯⋯众多同类品牌“扎堆”,而产品设计本身差异不大,很难让消费者对品牌有明显的辨识。
街边店的费用主要体现在转让费上,马道街、中山路上一个50平方米左右的铺位,转让费按地点不同在十几万至几十万之间不等。
副街冷清 生意保本
相比主街的繁华,副街就没那么热闹了。大部分商圈边缘及之外的地段都冷冷清清的。
解放路旁边的外贸服饰商店,上下共两层,各400平方米。商品价格大多在100~200元之间,一层售卖男女时装,二层售卖运动装、运动鞋,虽已经营十年但销售额并不高,租金水平也仅仅在50~70元//月;省府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面向大众消费者,店主基本靠眼光与经验进货,自主经营,没有规划,沿街店面布局较散乱,不重视装修,租金价格基本在80元//月。
以上路段被调查的店铺基本都处于盈利状态,没有发现亏损经营者。但中山路和马道街之间的自由路就没那么幸运了,尽管处在两大旺街之间,从经营服装的档次价位到店铺的装修以及店员的层次都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欲转让者也不是一家两家,紧邻商圈却没有沾上人气,一街之隔却天壤之别,也算是开封商业的一大特点。
本地服装连锁店增加趋势明显
连锁业态通过路边店的形式有增加的趋势。除了上面提到的兰宝、双星等品牌,拥有三家以上连锁店的本地品牌表现也很突出。
“诚信的店”主营男装,在省府路开了三家连锁店,经营面积都在70平方米左右,老板自己采购,注重装修、款式。“华达布衣”是开封老店,在中山路、省府路开了5家连锁店,目标客户群为年龄在35~45岁之间的成熟女性,在开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本地品牌连锁店商品适合本地消费者,服务亲切,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在开封这样的三线城市,服装的主渠道有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原有百货渠道的弱化。开封百货大楼位于中大商贸城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邮电局,后改为百货大楼,面积约1000平方米,曾经红火一片,现在满场静寂,目前包租给超市、药店在运营。开封第二百货有多家分部,位于中山路东侧的分部主营化妆品,经营面积约200平方米,南郊也有店面,但都没有了当年的热闹景象。
二是商业发育不充分。不久前开业的光彩商业街,开业率达90%以上,但人气不旺、生意不好,导致经营面积过剩,已有多家店铺开始转手。经营状况最好的皮鞋商场是双宇集团(前身是开封市皮鞋商场),创建于1995年,面积只有5000平方米。在2008年大商集团进入开封以前,最好的铜锣湾百货,也只有不足100个品牌。
三是品牌推进不足。调研中发现在众多入驻开封的品牌中,部分大品牌仅仅是尝试开店,比如中山路罗蒙、杉杉,在开封也仅仅有一家店面,大品牌推进的速度有限。
开封现存的商业地产项目或空置严重,或服务档次低,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尽管新盘不少,在规划上基本为超市加百货的SHOPPING MALL类型,业态相似,同质化严重,缺乏专业的定位。在消费者的选择中,街边店仍旧是服装销售主渠道,这在一、二线城市中已经很少见。因此,当地的商业地产、商业运营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离街进店、品牌提升、服务升级都大有可为。
(纺织服装周刊)(E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