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将替代PC端成为用户接触电商企业的“主屏幕”,已经是业界公认的趋势之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65亿元,同比增135%;今年随着盘子增大增幅虽然有所趋缓,但移动电商增速依然远高于整个B2C领域。
天猫、京东、易迅等主流B2C网站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移动端交易额或订单量占网站整体比例多在20%-30%之间,与此同时,大众点评等一部分与线下企业关系密切的O2O电商,移动端使用率占比早已超过PC端。有业内人士坦言,拿到移动互联网的“门票”已经成为各大电商都在努力完成的任务,现在做得好的依然只有微信。
不过有观点认为,与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基因强劲的公司相比,以社交见长的腾讯目前尚未挖掘出微信在B2C领域最大的商业价值。“苏宁生活”App在2013年底就已低调发布,目前覆盖了iOS和android两个版本。据苏宁易购内部人士透露,这款客户端由苏宁易购本地生活事业部研发并运营,但并未展开推广。
破局“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绝大多数电商与便利店的合作仅止于试水,并未形成常态。但亚马逊与全家便利店的成功合作却打破了这一行业魔咒,成为目前既有规模又有质量的一次合作。
便利店对于配送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提到,邮政部门正与商务部门积极沟通,探索在社区商店和便利店等代投快递,依靠社会力量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这无疑也为电商与便利店的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大型社区、商业区、校区和综合办公区的不断涌现,对快递末端投递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马军胜也认为,目前城市规划没有安排这方面的配套设施,大中城市还普遍存在着快递车辆进城难、通行难和停靠难等问题。而上述地点正是便利店容易进驻的选址。
总结:目前,大部分电商企业都处于行业初期快速扩张的阶段,巨大的生产、物流建设成本无法避免。凡客诚品的CEO陈年说:“电子商务其实是一个很长很长的链条,尤其是对于我们做品牌的,几乎是把传统商业前端的制造到最后的物流配送全都做了。就拿退换货的问题来说,过去早期的时候,很多公司都是想尽办法不让用户退货。但现在凡客提出30天内无条件退换货,这些要求让电子商务企业付出很大代价。”
事实上,世界电子商务的鼻祖、美国最大的B2C网站亚马逊公司,在其1995年成立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七年后才开始盈利,期间总亏损额高达近30亿美元。
中国电商企业目前处在一个充满躁动和迷茫的青春期,现在对他们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近两年融资潮、“圈地运动”以及各种模式的迅速兴衰,确实值得电商企业们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