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数量331099名,企业218088家;专业人士113011名;

服装资讯频道
业界动态
国内 政策法规 品牌动态 统计报道 国际 展会中心 产业透视 企业报道
电商
电商资讯 电商实务 电商前沿 电商评论
时尚
时尚资讯 时尚搭配 时尚人物 秀场发布 时尚名品
面辅料
行情 趋势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青岛首家设计师品牌店3个月就“夭折”

时间:2013年10月12日来源:青岛早报作者:

在服装零售业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经验,那就是好店要靠“养”,开张后要做好赔3年的长久打算,3年后才能靠积累赚到钱。因此,开业3个月业绩不好显然不能当做理由。

  各方点评

  同行:设计师品牌更需要坚持

  “培养品牌要花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不但要产品好、价格定位准,更要长期不断地投入和坚持。”提起第一家设计师集成店在青岛折戟沉沙, ITTZO(伊洲)时装设计总监王燕连称可惜,她说无论是进商场、做定制还是进设计师集成店,对于设计师品牌来说行得通的路比较少,都很难。作为青岛高端女装第一品牌,ITTZO此前走的是百货店渠道,做的是“非定制”成衣,目前已经在青岛、上海、成都、嘉兴等地高端百货店开设了十多家门店。结合发展经历,王燕说,做品牌必须要“熬”、要耐得住寂寞,“春天播种、夏天施肥,秋天才有可能收获。要养一个店,没有两三年工夫绝对不行,必须要做好打算赔几年,后面才可能盈利。而做一个品牌投入的时间就更长了,十年八年能做到小有知名度就不错了。”因此,她认为青岛设计师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坚持。她认为,设计师品牌近两年在青岛开始崛起,不断有新的品牌涌现,这是好事。但也有不少品牌刚出生就倒下了,“那是前期没有考虑成熟,进入后发现困难比想象得大得多,有的连房租都挣不出来,只能退出了。”她透露,该品牌正在做百货店以外、设在服装产业园内的“设计体验中心”,租金更低、软硬件条件更好,她认为这样是一个新方向。 经信委:继续扶持设计师品牌发展

  昨天记者连线了青岛市经信委企业指导处冯处长,他也是青岛国际时装周有关负责人。冯处长告诉记者,他一直关注la dezajno店的进展,对于刚试水就关闭表示惋惜。“相信这是一个个例,一次试错,近年来设计师品牌总体的发展趋势是向上的。”冯处长说,2001年至今,青岛女装从零起步,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上亿元的体量,涌现出了20多个知名的女装品牌,ITTZO、恩玛秀丹、一华正红、壹麟等最活跃的设计师品牌也有七八个。“放眼全国,发展设计师服装肯定是以后的趋势。”冯处长表示,今后该委还会从多个方面,针对服装企业的特点推进政策扶持。首先是计划建立一个服装创意产业园,占地二三百亩左右,打造一个服装产业的智慧高地、创意高地。“有了这个产业园,就可以用免房租、贴资金的方式,把本土设计师留住。把全世界服装创意人才引到青岛。”另外一大问题是资金。服装工业有其特殊性,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一方面资金投的又不是固定资产、生产设备,这使得现有的产业扶持资金“帮不上忙”。冯处长说,对创意产业应该有专项的扶持资金,多层次的资金支持,这方面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百货店:对本土品牌信心越来越足

  虽然第一家设计师集成店折戟沉沙,但青岛百货店、购物中心仍对设计师品牌怀有期待。“设计师产品虽然价格不菲,但代表了一种更高的需求,这个市场在青岛正在出现。”乐客城祁女士说,ladezajno关店后,该购物中心仍然对设计师品牌店敞开大门。

  “当下,本土设计师团队的力量正在崛起,设计水平与专业素养也更加趋于成熟,与国际品牌的距离正在缩小。”阳光百货营销部策划经理贺明说,阳光百货作为国内高端百货业,对本土品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以该店为例,一批出自中国设计师之手的本土品牌都有不俗的表现,如NE·TIGER、ITTZO、卡利亚里、诺丁山等等。 他山之石:上海设计师集成店3年仍未赚钱

  提起设计师品牌,就不能不说到上海。目前,上海是全国范围内独立原创设计师最集中的城市。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设计师群体有“千千万万”。在上海街头,设计师品牌店早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不过,除了一些小型“买手店”能靠自身滚动发展维持外,大型的设计师集成店仍然在培育当中,实现盈利的还不多。去年有当地媒体报道,SEVEN DAYS落户上海3年仍没有实现盈利,仍在培育当中。乐观的预期是在今年实现扭亏为盈。虽然没有盈利,但这种新模式作为扶持本土设计师品牌的销售集成平台,仍一直被寄予厚望。有业内人士点评,10个设计师品牌中最多只有2个有能力经营自己的专卖店,因此这种集成店模式被看做出路之一。

  设计师品牌对于高端消费群有吸引力

  原创设计师品牌究竟有没有市场?时尚传媒集团今年年初发布的《2012 “中国·时尚指数”白皮书》数据显示,在消费过中国设计师品牌的人群中, 97%的人同时拥有国际奢侈品牌,而在消费过奢侈品品牌的人群中,42.5%的人同时拥有中国设计师品牌。这项数据意味着,几乎所有中国设计师品牌的消费群都消费过奢侈品,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设计师品牌对于高端消费群的吸引力。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为网上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之后将对其进行删除。

2.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国服装工业网"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及原创性,对于违反以上说明的,本站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3.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