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比方说,一条裤子给人工加工费在国内是7元,在柬埔寨就只要4元,差了快一倍。”鸿桥服装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冯照均对南都记者说,由于国内人工成本太高,公司无奈将一部分简单工艺加工转移到了柬埔寨。出口市场的低迷,公司从2007年最高峰时的1000多人,下降到今年的200多人。南都记者走访发现,不少服装企业都说今年内外交困,日子很艰难。织彩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月正直言,“我觉得今年85%的服装企业都差了,肯定就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没有实力的就做不下去了。”
简单工序发去柬埔寨加工
国外订单不少,但公司已经不敢接了,因为接单有可能反而意味着亏损。冯照均说,“客户给的价钱不比以前少,以前10美元,现在还是10美元,但国内物价涨得那么快,用工成本在涨,人民币升值现在都到了6.13了,根本没钱赚。”甚至有些明知不赚钱的单也得接。“现在是看一单算一算,有些单稍微能回一点利润,就接。有些单没钱赚,有些单有钱赚,相互平衡勉强维持一下。”鸿桥主要的产品是裤装,包括牛仔裤、休闲裤等,国外市场主要在欧美。
“我们有把一部分工艺简单的放到柬埔寨,那边的人工成本肯定比国内便宜。”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工成本的上升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尤其严重。“打比方说,一条裤子给工人的计件加工费在国内是7元,在柬埔寨就只要4元,差了快一倍。”
冯照均说,公司从内地供应物料、布料发往柬埔寨,由柬埔寨进行加工,再由柬埔寨出口到欧美。当然,由于东南亚的工艺比较落后,工人熟练度不高,公司只把一部分简单的加工部分放过去。
从柬埔寨出口欧美可免进口税
除了工费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税。从柬埔寨、越南出口到欧美,不需要付税,而中国出口进入欧美市场,需要交12%的进口税。
至于利润,冯照均说,如果国内退税不及时,公司每个月都会亏,“现实情况是,退税很慢,公司资金周转很困难。”
由于外销不景气,这家创办有20多年的老公司产能目前已大大缩减。以工人为例,冯照均说,2008年前公司最高峰有1000多名员工,但现在一线工人100多名,车位工人100多名,整个厂加起来只有200多名,这比去年又少了100号人。
[协会算账]
一件丝光棉利润从35元降至不到8元
“总的形势不太好。”惠州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李雪松说,据协会了解的情况,工厂不是缺订单,而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快,加上终端消费市场销售不旺。“包括纱、线、布原材料比较缺,价格也上涨了10%左右。”
李雪松以丝光棉这类产品为例说,“以前丝光棉不包含人工,加工一件,纯利润能赚到35元每件,现在到了不除人工才8元每件。”国内消费市场疲软,购买力差,大家不敢下订单,另一方面,客户自身的库存压力也很大。
李雪松说,今年的业绩还得看圣诞、元旦、春节几个节日能不能冲刺一下。“这些节日容易冲量,促销季,如果卖得好的话还好,如果销售仍旧跟不上,库存积压会更大。”
据数据显示,2012年惠州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实现产量11169亿件,出口12.89亿美元,产值171.15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