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山衙前镇,价格下跌、库存高企、开工即亏正考验着大大小小数百家化纤企业。最惨淡的就是pta行业,这个投资动辄数亿元的行业的利润曾经高达2300元/吨,然而两年间就迅速归零。“设备上得太快太多,大家争相比拼规模、同质化过度竞争,而下游的需求又跟不上。”一家企业主说。
记者注意到,在化纤业一季度利润同比下降36.3%的形势下,我省化纤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增长57.3%。这种高增长会否加剧效益下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产能过剩之忧在于,行业效益稍有起色,产能就快速释放。如今年一季度全国平均日产粗钢居然创出历史新高,这立刻导致社会库存高企,钢厂好不容易有一点的利润再次下滑。
传统产业尾大不掉,新兴产业未成气候。这可能是我省工业经济整体利润率落后全国的主要因素。记者了解到,与先进省份相比,一季度我省规上高技术产业产值不到广东的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不到10%,广东和江苏则分别达40%和50%。同时,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产值占全国的6.6%,而广东、江苏分别为27.6%和27.0%。
从机会时代到经营时代
“现在的经济环境已从一个机会时代转向经营时代。”浙江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指出,浙江企业一定要认识到整个市场环境的变化,着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千方百计向产品的高附加值转移。
“面对眼前这样一个困难时期,别想着做大做强,而是做细做精,把成本整合到极端。”浙江恒远化纤集团董事长毛国兴认为,成本的减法就是效益的加法,而粗放式发展状态中的纺织业也的确存在很大的改造空间,有许多潜在的利润增长点。比如他们公司投入新设备节能减排、改良生产工艺,仅电费、包装费等一年就能节省好几百万元。
宁波耀泰电器是一家灯饰企业,近期出手购买了其德国分销商的部分股份。“耀泰”利用这家德国公司在欧洲市场从事售后、渠道开拓和促销等服务,并在德国注册了品牌。由于深度介入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掌握了零售渠道的话语权,今年“耀泰”出口欧洲的灯饰产品的利润率,比往年大增150%。
医药产业曾是浙江的优势特色产业,但近些年来在全国的地位趋于弱化。“关键是我们以原料药出口为主,做得再好,也是为国外医药企业做低端代工,附加值太低!”海正药业董事长白骅告诉记者,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和外资进行原料药代工合作,利润将进一步稀释,同时原料药的制造过程易产生恶臭等污染,环境成本日益高企。
海正现在正谋求从原料药向制剂药生产的转型,白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海正的当家产品、占全球产量70%的表阿霉素为例,如果作为原料药销售,1克只能卖900到1000元左右,而1克表阿霉素可以做成100支左右的制剂成品,每支市场价150元左右,销售额一下子就提高了15倍。”
“为什么施华洛世奇的水晶是指甲盖大小的、一颗一颗卖,而我们浦江的水晶是一蛇皮袋一蛇皮袋地卖?为什么一件阿玛尼衬衫,人家赚300美金,而我们加工方只赚3美金?”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表示,解决浙江企业利润空间微薄的关键,在于要加大文化的投入,包括企业产品的研发、技术、品牌。
如是,唯有当我们的企业进入品牌利润和结构利润的赢利模式后,企业就能够自己决定盈亏平衡点,从而把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