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体育用品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领域,户外行业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国内户外行业并不是完全一片蓝海。据悉,今年一季报显示,探路者存货达2.5亿元,较年初增长近五成。有业内人士表示,户外用品行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品牌和资本的介入,部分品牌盲目乐观,积极拓展门店,加上电商渠道的冲击,户外行业的高库存或将愈演愈烈。
在去库存的过程中,几大运动品牌相继关闭门店,根据不完全统计,李宁去年关闭了1821家分店,安踏关店近600家,特步关店近100家。这种渠道的收缩,对于后期企业业绩的提升,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除非继续提高经销商库存,否则2014年的订货情况仍然难言乐观。而问题是自去年以来,各大品牌直营店的折扣也越打越低,这让加盟店在抵御市场下滑面前更显得无能为力。
此外,从公司公告看,本土运动品牌的订单情况并不理想,361°公司2013年冬季订货会与上届冬季订货会相比,订单减少了约17%;特步2013年四季度订货会的订单金额(按批发价值计算)较上年同期下滑了约15%至17%;安踏2013年第四季度订货会的订单金额(按批发价值计算)也同比下跌了5%至15%。
体育用品向户外产品的转型趋势越发明显
传统的体育品牌如阿迪达斯、李宁、Kappa等陆续推出了户外产品系列,体育用品向户外产品的转型趋势越发明显。不过记者对比发现,一般打上“户外” 标签的鞋服要比普通类似产品的价钱高出一倍,例如一双普通的运动跑步鞋价格约为500元,但是若是专业户外的普通鞋款价格至少都是上千元。有商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购买主力,“而并非是想象当中的专业从事户外运动的人群。”
记者了解到,国内户外用品行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品牌和资本介入,不少国外户外用品品牌商更是借助雄厚的资金、研发、设计和营销实力,纷纷加大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开拓力度。与此同时,国内外着名运动品牌在运动用品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纷纷转战户外用品市场,加剧了户外用品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根据《中国户外用品市场2012年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户外用品品牌年度品牌数量已经达到823个(其中国内品牌405个,国外品牌418个),同比增长14.78%。
传统户外品牌探路者,一季度存货高达2.5亿元
争抢户外用品行业这块大蛋糕的背后并不是利润的大幅增加,反而是库存的逐渐增多。以国内户外品牌探路者一季报为例,一季度该品牌存货为2.54亿元,相比其2012年年报1.63亿元的库存量增长55.8%。
事实上,探路者也意识到库存所带来的问题,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将过季货品主要通过折扣店来销售,目前有100家左右的折扣店,占到公司店铺的8%。同时,电商也成为探路者消化库存的主力,对于过季产品,一样会以折扣促销。
另外,其他一些专注于专业渠道的品牌,仅仅在产品结构上有所调整,而更多一线品牌已经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市场策略,审视库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