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间小作坊早已经承包出去,老板雇用四个女裁缝做衣服。作坊中有四台缝纫机,四个女工轮流上班休班。“夏天的衣服,比较简单,一天能做个5、6件,像冬天的大衣之类的就得三四天做一件。”裁缝孙师傅告诉记者,“遇上现在生意好的时候,裁缝少,就得加班”。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位退休的老裁缝来作坊串门儿,“我年轻的时候,加班到晚上11点,一天能做10件棉袄呢”,“那个时候的衣服大多是手工制作的,不像现在,也不像现在就是一阵风,过去了这阵风做衣服的人就又少了”。
穿中式服装未成穿衣趋势
玉谦旗袍店有不少客人是外国友人,于仁谦师傅告诉记者,先后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及来济工作和旅游的外国友人做过各式旗袍和中装,郭德纲和他们相声社经常来定做衣服,于仁谦还曾经参加过上海apec 会议各国领导人服饰的设计,“中式服装象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现代人应该改掉浮躁的毛病,静心回归传统文化”。在于仁谦看来,老百姓对于中式服装还是不够热爱。
而在采访中,多位济南市民也表示,除非一些特殊场合,日常工作穿中式服装觉得太另类。
中式服装定制店鱼龙混杂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瑞蚨祥和玉谦旗袍等老字号的中式服装定制店,也有许多打着定制招牌的中式服装店,但记者发现其定制业务还处在一种相对低级的阶段,以模仿为主,制作工艺也比较简单。按照法国时装公会的定义,高级服装定制需要严谨的程序:一件衣服90%的工艺由手工完成,至少需要修改五次以上,制作过程更是历经沟通、设计、制版、做布样、立体裁剪、试办成品、试成衣等等环节,这样一套繁复程序打造出来的时装,它所彰显出来的是独一无二的个性感觉,和穿着者的性格、气质融为一体。济南一家服装定制店的一位老裁缝告诉记者,目前街头的中式服装定制店很少能够做到这一点。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因为旗袍市场不景气,许多定制店西装、晚装、新娘装、生活装样样都做,其中一大笔业务就是帮客人对照着杂志“拷贝”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