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告诉记者,一些跟她一样对奢侈品比较迷恋的朋友,也渐渐从早些年的疯狂转为理性:“最早我们追GUCCI、LV,后来到Chanel,再到Hermes,后来发现也没有什么比Hermes更高端的大众奢侈品牌了,就开始找一些较知名但在国内还没有很多门店的品牌,比如Givenchy、Lanvin、Alexander Mcqueen,Bottega Veneta。”
跟杨雪一样,有一群追捧奢侈品的中国人不再以Logo为荣,而转变为消费产品质量、实用性。这或许是大牌们忙着迎合的市场需求之一。
另一方面,在中国政府推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政策之后,奢侈品销售商宣称自己在中国的销售额下降了20%-30%,并开始走向更加谨慎的奢华。
全球奢侈品行业三巨头之一的PPR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弗朗索瓦-昂利·皮诺曾解释其淡化GUCCI品牌Logo的趋势的原因,“相比我们销售增长的幅度,双G图案的GUCCI的销量却一直在下降。”
“Logo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Gucci Group首席执行官Patrizio di Marco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今和未来的奢侈品市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经不再依赖Logo和商标名字,在如今和未来品牌要想突围必须依靠完整性和价值。
奢侈品的这种调整显然为挽救市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GUCCI如今已经尝到“无logo”的甜头:最新的财报显示,GUCCI的皮具类别得益于新产品的推出,无logo皮具销售出现双位数的增长。
记者采访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中国消费者在一夜之间都成熟到“不爱Logo”,有人甚至反问:“没有LV的logo,那我花这么多钱买个帆布包干嘛?”奢侈品的销售人员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这一季的Neverfull Epi新款,确实吸引了一些不喜欢太夸张Logo的顾客,但是也有一些顾客,明确表示她们更喜欢有Logo的经典款式。”杭州大厦LV专卖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特别是那些第一次购买LV的顾客,对经典的Logo情有独钟。
有调查显示,虽然大牌们都在忙着“去Logo化”,但是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的热爱其实并未完全褪去,Logo对于部分消费者仍然十分重要。
来自贝恩研究机构的“世界奢侈品市场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仍然将注意力放在品牌的显著Logo上。北京和上海55%的消费报告者在接受调查时表示,他们将会购买更多有显著logo的奢侈品”。类似的调查结果在胡润的报告中也有出现。
换作是你,你愿意花奢侈品的钱,去消费这些无logo的“无印良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