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秋冬换季的时节,许多服装店纷纷以此为契机,推出各种减价、打折的促销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于是,各种“清货甩卖”、“全场买一送一”、“彻底清仓,不计成本”的标语就频频出现在了各大服装店和鞋店中。对于市民来说,衣服鞋子价格更加便宜,购买的商品更加优惠,无疑是一件好事,于是许多消费者、尤其是喜欢购物的女性消费者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促销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消费者
对促销活动难以抵抗
喜欢购物的市民小杨告诉笔者,在逛街时,店里的促销活动对自己是存在一定的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平时价格比较昂贵的服装店,一旦遇到换季降价促销,就会特别吸引她去购买。小杨表示,自己是个“购物狂”,平时没事就会出去逛街买东西,过高的购物频率导致她经常没有多余的经济预算去购买价格比较贵的衣服。“平时就算有喜欢的,也不太舍得花那么多钱,难得价格比较便宜,当然希望能趁机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了。”同时,市民郭小姐也表示,降价打折的服装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同样的一件衣服,平时要花两百块钱,现在不到一百块钱就能够买到了,为什么不买呢?”
笔者走访发现,市区的服装店和鞋店十有八九都以“转季清仓”为理由,采取了一定的促销手段,包括全场大降价、买一送一、一件6折,两件4.8折、全场满500减180等等。笔者走进位于市区新桥路一家写有“季末清仓大降价”标语的服装店,刚一进店,导购员就向笔者介绍说,他们店里现在清仓降价,原价179块的夏装现在一件只卖89块,还有一些短袖衫都只卖20块。如此大的优惠,也难怪消费者们会乐此不疲了。
促销产品未必真的划算
消费者们十分热衷都打折促销的产品,不过,购买这些促销商品真的那么划算吗?
市民梁女士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她说去年换季时自己经过一家服装店,本来没打算买衣服,但是那里的导购员说她们店里正在做促销,原价一百多元的衣服降到了五十多元,现在买的话相当划算,买两件还可以再便宜十块钱等等。后来,禁不住店员的软磨硬泡,加上自己对如此“便宜”的价格十分心动,梁女士就买了两件夏装,花了大概一百块钱。结果,买回去没多久天气就转凉了,两件衣服放到了今年,不仅变得皱巴巴的,而且已经过时了,根本就没有机会穿到。梁女士至今想起来还特别心疼自己买这两件衣服花的钱。
另外,也有市民表示,减价促销买到的衣服质量值得怀疑,有些衣服减价之后价格在三十块钱左右,但是不耐穿,经常是洗衣机洗几次就不好看了,买几件这样的衣服还不如买一件贵一点但是耐穿一点的。笔者在多家服装店走访也发现,参与减价促销的夏装大都是一些普通的T恤衫,而一些看起来质量比较好的裙子、牛仔裤的价格则变动不大,很多依旧是保持原价,对此,导购员的解释则是“一些比较新的款式并没有参加促销活动”。
购物时应根据实际需求
除此之外,消费者因为价格便宜而一时心动买了商品,最后却没怎么用到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市民小杨说,自己经常遇到过因为店里搞促销而买东西,买过之后却发现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情况。
消费者们看到商品降价、衣服打折,觉得自己购买就是赚到了,说到底还是一种贪小便宜的心理在作祟。事实上,很多时候,消费者们觉得自己买到的商品很划算,殊不知其实自己让商家赚了很多钱,因为假设一件衣服商家获利五十块钱,如果每件便宜二十块,能让消费者多买几件的话,商家所获的利益是不减反增的。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店员都会说是“亏本甩卖”,但是商家既然打开门来做生意,怎么可能真的做亏本生意呢?虽然不排除有些店铺确实因为店面租期已到,或是真的想要关闭而亏本甩卖,但是这种情况毕竟是极少数的,大部分商家的促销活动仍然是为了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获得更大的盈利。
笔者在这里想提醒各位市民,买东西时不要心血来潮,要学会理性消费,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计划去购物。买衣服的时候也不要被促销手法所迷惑,要记住“一分钱一分货”,千万不要为了贪小便宜而吃大亏。